[发明专利]变径电缆带压下井输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15819.2 | 申请日: | 200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6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高喜龙;王优杰;陆友明;牟忠波;徐宏;王炳广;周丽;李光明;孙鑫;付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海洋采油厂 |
主分类号: | E21B47/04 | 分类号: | E21B47/04;E21B2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237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压下 输送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水井测试时带压向井内输送电缆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变径电缆带压下井输送装置。
二、背景技术
油田开发过程中需要在油水井带压情况下将仪器下入井内预定深度进行测试。而仪器又需要钢丝铠装电缆连接,并在井口装上防喷管,将仪器与电缆同时装入防喷管。由于井口由井底传递上来的压力很大,就需要把防喷管做的很长,加配加重杆,并需要用吊车将防喷管和仪器共同吊起才能完成仪器下井。井口压力越高,防喷管则需越长,加重配重也需越长越重,现场操作起来也就越麻烦,造成劳动强度加大、成本增加、效益降低。而现场使用各种不同直径的仪器和不同直径的电缆来进行现场井下测试也给测试带来不少麻烦。而研制一种变径电缆带压下井输送装置解决在井口有压力、不配备加重和吊车的情况下将不同直径仪器或电缆下井问题。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径电缆带压下井输送装置,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本发明由动力机构、传动机构和扭合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圆柱形壳体的上下端设有变径接头,在上变径接头的下方的横截面方向上设有由两根互相平行的齿轮箱连动的动力轴组成的动力机构;在动力轴至下变径接头的上部的前后竖向两侧设有由两条对称的履带式同步皮带和履带式同步皮带的轮骨架组成的传动机构;在两条同步中部两侧竖向上设有由压力板条、分合扭力盘、扭力轴和分合手柄组成扭合机构;动力机构的两根动轴一根设为电机带动,另一根设手柄带动,各自通过中部的主齿轮带动主动传导齿轮与同步带主动齿轮啮合;分合扭力盘设为对称的两个,各自在中心棱孔对应两侧设有向外的弧形槽,通过压力板条两端的销轴连接,压力板条与齿轮支架板连接,扭力轴横向垂直穿过壳体通过密封套与分合扭力盘中心棱孔插接,由合力手柄组合一体。
动力机构的一根动力轴在壳体的外部设有直流电机和减速器,另一端通过传导齿轮与壳体外的齿轮箱内的小齿轮啮合;另一根动力轴一端设有手柄,另一端通过传导齿轮与壳体外齿轮内的另一端小齿轮啮合;两根动力轴的各自两端均通过固定套和密封套固定在壳体两侧。
履带式同步皮带的轮骨架设为对称的两个,履带式同步皮带套在上面,两个轮骨架之间通过销轴和压力板条与齿轮支架板连接,在压力板条中部的齿轮支架板的两根同步轮轴之间设有螺旋弹簧,在螺旋弹簧的上部和下部设有调节支撑筒,齿轮支架板上体的上端的同步齿轮通过主动传导齿轮与动力机构的动力轴连接,下体下端齿轮支架板通过由螺栓、滚轮和扶正臂组成滑动机构与壳体内壁滚动摩擦限位。
主动传导齿轮由对等的互相啮合的两个齿轮组成,在第一个齿轮组的齿轮轴中部设有一个传动齿轮,与动力轴的主齿轮相连,在第二个齿轮组的中部设有一个同步带主动齿轮,带动同步皮带及齿轮支架板内同步齿轮一起运动。
本发明解决了已有技术在油水井带压测试中存在的问题,用一套履带式传动机构解决了不同仪器和变径电缆带压下井问题,减化了测井施工程序,节省了车辆,节约了成本,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向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C向截面示意图,
图5为扭力盘结构示意图,
图6为同步皮带在壳体内布局示意图。
图中1-壳体 2-变径接头 3-滑动轴承A 4-动力轴 5-主齿轮 6-齿轮联动臂 7-密封套B 8-固定套A 9-传动齿轮 10-小轴 11-滑动轴承B 12-滑动轴承C 13-主动传导齿轮 14-传动齿轮轴A 15-同步带主动齿轮 16-同步带从动齿轮 17-齿轮固定轴A 18-滑动轴承D 19-分合扭力盘 20-滑动轴承E 21-调节支撑筒A 22-调节支撑筒B 23-固定套B 24-压力板条 25-密封套A 26-扭力轴 27-扶正臂 28-滚轮29-双扭簧 30-固定螺栓 31-滑动轴承F 32-齿轮固定销 33-齿轮支架板A 34-齿轮支架板B 35-扭力套筒 36-中间轴 37-小齿轮 38-传导齿轮 39-齿轮箱上壳 40-齿轮箱下壳 41-手摇柄 42-分合手柄 43-齿轮固定轴B 44-固定轴 45-传动齿轮轴B 46-滑动轴承G 47-螺母48-固定螺钉 49-胶圈 50-拉簧 51-直流调速电机 52-减速器 53-同步皮带 54-弹簧
五、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海洋采油厂,未经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海洋采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58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异步小区/扇区通信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家庭智能网络系统的模拟板固件升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