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招科学录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11680.4 | 申请日: | 200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7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林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永军 |
主分类号: | G06Q90/00 | 分类号: | G06Q90/00;G06Q5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3300河南省封丘县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招 科学 录取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招录取方法。
目前,公知的高招录取方法为填报志愿式,即先由考生填报志愿,然后由学校根据志愿情况录取。这种方法最大的缺点是不科学,如同赌博:即报对了志愿低分也能走个好学校,报不对志愿高分也能落选;优秀考生未必能上好学校甚至落榜、好学校未必能录取到优秀考生甚至招不满。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科学的录取方法,它不仅能使优秀考生最大程度地进入满意的学校、使好学校录取到优秀考生,而且可以缩短录取时间、节约招生成本,使考生、招生学校和国家多方受益。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在互联网上设置高招录取专用网站和服务器,建立当年参与招生的学校和符合一定条件(比如达到最低分数线以上)的考生的电子档案。录取准备阶段,参与招生的学校或者录取管理机构通过特定帐户和密码设置招生学校对考生的特殊要求;录取管理机构根据当年招生和考试分数结构情况,划分出若干分数段,设置出使考生按其考试成绩所处的分数段,按照从高到低的次序分批依次进入录取平台,自主选择学校、自行录取的录取程序。
各参与招生的学校的录取情况,实时同步更新,任何人均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其录取的实时状态,其中主要包括:学校在各省区的录取数量,已经录取数量,尚余空缺以及空缺位置的细节情况等等。
录取开始后,录取平台首先对第一分数段(即最高分数段)的考生开放,然后相继对后续分数段的考生开放。录取平台对相邻分数段考生的开放时间,都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具体间隔时间由录取管理机构根据各分数段的人数分布情况确定,其长短以保证各分数段的考生都有足够的选择和录取时间为宜。录取平台对于各个分数段的考生的开放时间,在录取开始前要明确公示,以确保各分数段的考生在规定时间登录进入,进行选择和自行录取。已经开放录取平台的分数段的考生,凭准考证号、身份证号码和密码等进入录取平台;通过准考证号或身份证号码,系统自动识别考生的成绩是否处于已经准许进入录取平台的分数段,准许或者拒绝其进入录取平台。进入录取平台的考生,可以根据各学校的录取情况以及其特殊要求,自主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自行录取。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学校,可以设定条件过虑,使不符合条件的考生不能被该校录取;同时,还要制定和明示录取后的复审制度,对于通过弄虚作假被录取的考生复审查出后予以严肃处理。
各招生学校,在其招生人数录满之后的一定时间(具体数值由录取管理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统一规定)或者高招结束时,对已录取考生进行确认,其招生录取工作即告完成。在招生学校对录取考生进行确认之前,已经自行录取的考生可以退出录取,重新选择其他空缺位置进行录取;退出的位置自行空缺,由其他考生选择录取。已经自行录取的考生,在退出录取之前,不能选择其他空缺位置进行录取。
在招生学校对录取考生进行确认之后,被确认的考生即被最终录取,不能再行退出;为减轻服务器负担,可以拒绝其再行进入录取平台,显示为已经被录取的提示。
同一空缺位置,当有多人同时抢录时,系统将根据其录取确认时间的细微差别,录取最先进行录取确认的考生;没有被录取的考生,重新选择别的空缺位置进行录取。同时,考生自行录取时,还可以选择若干其他空缺位置做为备选,也可以选择由系统自动分配特定条件的(比如某学校、某类学校或者某专业等等)其他空缺位置录取;以便首选空缺位置被其他考生抢录时的备录。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使得本发明为高分考生创造了优先进入录取平台的条件;而且考生对于拟选择学校的实时录取情况能够及时了解。如果进入录取平台的考生在向某些空缺位置录取时因为确认时间稍晚而被其他考生抢录,还可以随时选取其他空缺位置进行录取,相对于后续分数段的考生仍然具备优先条件。从而避免了高分考生上不了好学校甚至落榜的情况发生,同时亦避免了好学校录不到优秀考生甚至招不满的现象。
同时,本发明省去了填报志愿的程序,避免了分档、投档等等繁杂工作;招生学校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只需将本校对考生的特殊要求按规定公示于网上并设置录取过滤条件即可;而考生则可以在家里、在网吧或者在各个录取服务点完成自己的选择和自行录取,从而实现本发明之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永军,未经林永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16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