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接入终端最大发射功率的获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09305.6 | 申请日: | 200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8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禹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05 | 分类号: | H04B7/005;H04B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尚志峰;吴孟秋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入 终端 最大 发射 功率 获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方面涉及移动终端的参数测试方法,特别地涉及多个无线电 接入终端(MAT,Multi-Access Terminal,以下简称多接入终端) 的最大发射功率的获取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3G(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未来可以预期的一段时 间内,必然存在2G(第二代移动通讯技术)和3G移动通信网络并存 的状况。而在从2G向3G移动通信网络过渡的阶段里,双模或多模 手机成为实现两代网络平稳过渡的很好选择。此外,在当前多个移 动网络并存的情况下,双模及多模手机可以有效降低运营商的成本, 最大程度地保护运营商的现有客户资源,实现多个移动网络的融合 和业务的平滑演进,它的这些作用和优点更使其成为目前通信市场 的主流产品,对这类多接入终端的需求亦正日益增加。
目前已知多接入终端存在多种接入模式以及多种待机模式,存 在着多种制式射频相互干扰的问题,而且在不同网络的呼叫、控制 等方面都需要软、硬件技术相互配合来解决。在实际应用场景中, MAT的多个发射模块较之单模终端将引入新的业务信道,新引入的 物理信道可以造成功率峰均比(PAPR)和CM(Cubic Metric)增 大,因此需要对MAT的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有必要对终端发 射功率进行严格测试。另外MAT为了满足比吸收率(SAR)的要 求,也需要对发射功率进行一定回退,因此客观上导致MAT最大 发射功率测试与单模终端存在时有明显不同。而目前在MAT最大 发射功率测试过程中,均没有考虑实际应用场景中MAT中多个模 块之间的相互影响因素。因此有必要利用新的测试方法进行发射机 最大功率测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MAT最大发射功率的 获取方法,该方法通过考虑MAT中各个无线模块的影响因素而使 得结果更为准确。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MAT最大发射功率的获取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多接入终端的多个无线链路正常工作 的环境,将多接入终端连接到测试仪,并将多接入终端的多个无线 链路设置为同时处于环回模式;步骤2,分别检验每个多接入终端 的无线模块单独打开时的最大发射功率;步骤3,打开多接入终端 的所有无线模块,检验多接入终端的最大发射功率;以及步骤4, 将多接入终端的最大发射功率与期望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 进行功率回退或增加,以确定每个所述无线模块的发射功率。
其中,检验每个多接入终端的无线模块单独打开时的最大发射 功率的步骤包括以下处理:将多接入终端中的一个无线模块设置为 待测模块,关闭其它所有无线模块,设置待测模块的工作频率;以 及使待测模块的最低工作功率等级为最大,在测试仪上检验连续帧 或者突发脉冲时间序列上的平均功率值作为待测模块的最大发射功 率。
其中,最大发射功率期望值由诸如发射干扰、辐射、比吸收率 和、以及最大发射功率容限值的其他射频参数所决定。
检验多接入终端的最大发射功率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设置多 接入终端的工作频率,并使所有无线模块的最低工作频率等级为最 大;以及在测试仪上检验连续帧或者突发脉冲时间序列上的平均功 率值作为多接入终端的最大发射功率。
设置所述多接入终端的工作频率包括:将多接入终端的工作频 率设置为所在无线传输模式的低频率、中频率、高频率,以及在各 个无线传输模式之间不同频率的组合。
在步骤4中,当比较结果为多接入终端的最大发射功率大于所 述期望值时,包括以下处理:将多接入终端的每个无线模块的发射 功率降低预定值;以及重复步骤3至步骤4,直到多接入终端的最 大发射功率不大于所述期望值时,判断多接入终端的最大发射功率 是否小于期望值的下限;如果多接入终端的最大发射功率不小于期 望值的下限,则确定每个无线模块的最大发射功率;以及如果多接 入终端的最大发射功率小于期望值的下限,则将多接入终端的每个 无线模块的发射功率增加预定值,重复步骤3至步骤4,直到多接 入终端的最大发射功率在期望值的范围内。
在上述方法中,多接入终端可以通过电缆或天线经过耦合器连 接到测试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93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纳米尺寸二氧化钛颗粒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眼压测定的改进装置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