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凸缘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08165.0 | 申请日: | 2007-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1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G·那波利;S·萨尔瓦代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塞沃拉尼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9/00 | 分类号: | B21D19/00;B21D19/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祖昌 |
地址: | 意大利***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凸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凸缘机,尤其涉及容器体的制造。
本说明书涉及管状容器体,例如罐体或罐盒,在任何情况下不会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罐体或罐盒的侧壁上制造隔开排列的凸缘可防止在罐体或罐盒上形成隆起或凹陷,特别是在罐体较大的时候更是如此。
罐体或罐盒是这样制成的,这种制造始于纵向弯曲并焊接一张板或金属材料,以便在压出凸缘的步骤之后的步骤中,形成端部被相应的环形部分或末端所封闭的空的管体,该环形部分或末端也由金属材料制成,且通常利用焊接施加。
因此,在将罐体填满产品并密封前,在罐体的侧面上形成凸缘。
因此,在压出凸缘的步骤过程中,罐体是具有开口端的空的管体。
凸缘由通常设有能够分别在两个站点之间旋转的头部或圆盘传送带的压凸缘机形成,其中第一个站点用于供给在其上形成有凸缘的罐体,第二个站点用于将已形成凸缘的罐体卸下。
在本说明书中参照压凸缘机,在该压凸缘机中,在其上形成有凸缘的罐体是重力送料的,即,供给站相对于凸缘区域被提高。这使得罐体能被插入到沿着凸缘路径伴随罐体的心轴中,迫使该心轴与邻近圆盘传送带的环形部分接触,它具有预定的曲率角,并在与罐体接触的表面上具有彼此平行且被设计用来形成凸缘的突起。
心轴使得罐体的外表面与具有突起的环形部分的表面保持强制接触,并且成形为与该突起的形状相配合(即,具有彼此平行的环形凹槽),以便能够形成凸缘。
心轴相对于罐体旋转,罐体依次滚动而不会沿环形部分发生滑动。
心轴与环形部分的表面之间的接触可确保沿垂直于罐体的供给方向锁定罐体。在罐体在凸缘站中的运动过程中,罐体的下部依靠在环形的固定支承面上,该支承面是罐体夹持定位装置的一部分。
罐体沿其旋转轴线(垂直)的滑动被接触板阻止,该接触板是所述装置的一部分,并且部分地依靠在罐体的边缘上。
接触板在一个侧面上被铰接,以使得它能够绕垂直于罐体的旋转轴线的轴线旋转,并被凸轮机构所驱动。
该板保持与罐体的上端边缘在整个周期中的接触,在该周期过程中,罐体沿着由环形部分所限定的路径移动。
保持接触板与罐体的边缘相接触所需要的力由位于接触板上方的螺钉和螺旋弹簧施加。
一旦罐体离开环形部分的接触区域,即当凸缘已经形成时,升高夹持装置,以使得罐体能够从心轴上取下。而后,绕枢轴旋转的上部接触板使得罐体能够被最终放置到随后的站点中。
基本上,以下是现存的:
-到达站
-固定的环形凸缘部分
-位于该部分内部、并具有多根备用心轴的圆盘传送带
-多个夹持元件,包括下部支承面和可移动的上部接触板。
现有技术中的压凸缘机具有多个缺点。
在压出凸缘的步骤中,特别是在形成大量闭合凸缘的情况下,由环形凸缘部分的突起产生的力通常沿着罐体的旋转轴线向上移动该罐体。
该推动作用必须被接触板抵消掉,但接触板并未在整个罐体上施加均匀的压力,因此,罐体会沿着其纵轴移动,或者在接触板施加较小力的区域中上升。
螺钉-弹簧对不能保证接触板被精确夹持,且难于调整,所述调整根据在其上形成有凸缘的罐体的尺寸发生变化。
罐体轴向向上移动可导致形成螺旋凸缘(即使角度是有限的),该螺旋凸缘相对于罐体的外部柱体表面并不均匀。
第二个缺点是这样一种事实,即在罐体的旋转过程中,相对罐体保持静止的接触板会摩擦罐体的端部边缘,可能会使得材料或涂料脱落,这直接损害了罐体的完整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制造有效、经济且易于调整的压凸缘机来克服上述缺点。
根据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特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而变得明白。
一种用于在具有由端部边缘限定的上开口的容器体上形成凸缘的压凸缘机,该容器体为罐体,该压凸缘机包括至少:
-能够绕一预定轴线旋转的头部或圆盘传送带;
-邻近所述圆盘传送带的环形凸缘部分,其具有用于在所述罐体上形成凸缘的至少一个突起;
-至少一个与所述圆盘传送带成整体的罐体的支承面,所述罐体能够绕一预定旋转轴线在所述支承面上旋转;
-由所述圆盘传送带支承的所述罐体的引导和保持心轴,该心轴被成形为与所述环形凸缘部分的所述至少一个突起相配合,并且被设计成将所述罐体压紧在所述环形凸缘部分上,以便在所述罐体上形成凸缘;
-与所述上开口接触的接触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塞沃拉尼股份公司,未经塞沃拉尼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81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