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凝器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06736.7 | 申请日: | 200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5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安;荘文瑞;廖轩毅;徐锡铭;张仓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胜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4 | 分类号: | H01M8/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凝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冷凝器,特别是关于一种应用于燃料电池的冷凝器,其设置有多个冷凝件,以提供阴极生成物的气态水冷凝的用途。
背景技术
用于燃料电池装置的冷凝器乃是运用热传原理,让燃料电池装置在阴极所产生的高温气态水,在通过冷凝器的复数个鳍片间的复数个通道时,经由接触低温鳍片而凝结成水,使得水能够回收再利用。因此,冷凝器的复数个鳍片的结构设计,对于水的回收率有很大的影响。
美国专利早期公开公报US20050208352《燃料电池系统(Fuel CellSystem)》已揭露一种阴极端散热件(Cathode-side radiator),用来对高温的气态水提供散热功能,来使得气态水能够冷凝而成为液态水。US20050208352业已揭露阴极端散热件本身的温度应设定在哪个温度值,如此才可满足冷凝要求,然而,US20050208352并未对阴极端散热件的具体结构提出具体作法。
本发明的发明人基于习知冷凝器仍有改良之处,因而亟思发明而改良出一种冷凝器结构,能够增加气态水的冷凝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凝器结构,是将至少一个以上的冷凝件设置于板体,单个冷凝件是呈U或∩或V或Λ字型的流场,以及排列设置在该板体的该些冷凝件能够对高温的气态水提供良好的冷凝效果,以及让冷凝水更加容易收集。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凝器结构,包括:板体、以及至少一个以上的冷凝件。该些冷凝件排列设置在板体,每个冷凝件包含第一鳍片组与第二鳍片组,其中第一、二鳍片组间隔设置于板体的表面,且每个鳍片组具有复数个鳍片,以及每个鳍片组的相邻鳍片之间的空间用来形成复数条通道,其中该些通道用来通过气态水,其中该第一鳍片组的复数条通道与第二鳍片组的复数条通道一起构成一个呈U或∩或V或Λ字型的流场。
为能对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其使用功效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与了解,兹举较佳的可行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发明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冷凝器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显示气态水通过图1冷凝器结构的通过路径示意图。
图3显示本发明第二种具体实施例的冷凝器结构的平面图。
图4显示本发明具有三个冷凝件的冷凝器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5显示本发明冷凝器的其它具体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6A、6B分别显示本发明具有不同高度的该些鳍片的冷凝件的断面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 冷凝器
10 板体
11 第一侧面 12 第二侧面
20 冷凝件
21 第一鳍片组 22 第二鳍片组
23 鳍片 24 通道
30 挡板
40 第一风罩
41 入风口 42 出风口
50 第二风罩
60 第一风扇
70 第二风扇
80 水收集槽
81 集水盘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本发明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冷凝器结构的立体图。本发明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冷凝器1主要包括:一片板体10、以及一个冷凝件20。板体10具有两相对立的第一侧面11与第二侧面12。板体10的其中一个表面设置有一个冷凝件20,而冷凝件20包含第一鳍片组21与第二鳍片组22。第一鳍片组21与第二鳍片组22间隔设置于板体10的表面。
各个鳍片组21、22的相邻鳍片23之间的空间用来形成复数条通道24。在本实施例中,该些通道24实行为垂直方向的设置方式。该些通道24用来通过气态水,在本实施中,第一鳍片组21的复数条通道24与第二鳍片组22的复数条通道24一起构成一个呈U字型的流场,提供一个U字型流场的路径给气态水,请参见图2。
再者,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冷凝器1进一步包括:一个挡板30、第一风罩40、第二风罩50、第一风扇60、第二风扇70与水收集槽80,分别说明如下。
挡板30自板体10表面向上凸起,且设置于冷凝件20的第一鳍片组21与第二鳍片组22之间。第一风罩40与第二风罩50固设于板体10两相对的第一侧面11与第二侧面12,并且分别面向于第一鳍片组21与第二鳍片组22的通道24两端。第一风罩40设置有入风口41与出风口42,入风口41紧邻于冷凝件20的第一鳍片组21,而出风口42紧邻于第二鳍片组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胜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胜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67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BIOS芯片集成DOS操作系统的方法
- 下一篇:自供能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