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冷式空调机和控制该空调机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03463.0 | 申请日: | 200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5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金寅圭;具滋亨;阵深元;申修沇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F3/06 | 分类号: | F24F3/06;F24F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景刚;王冉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冷 空调机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冷式空调机,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用于使致冷剂与水进行热交换的水冷式换热器以及用于探测水是否存在或者水是否在水冷式换热器中流动的探测单元。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控制该水冷式空调机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地,空调机设计成通过(a)吸入温暖的室内空气(b)使温暖的室内空气与致冷剂热交换以及(c)将经热交换的空气排放到室内空间来减小室内空间的温度,或者通过逆循环来增加室内空间的温度。空调机提供冷却/加热循环,在该循环中,致冷剂按顺序通过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进行循环。
最近,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并且响应于客户的需求,除了空气冷却/加热功能,空调机也提供多种其他功能,诸如空气清洁功能,该功能在将包含在吸入空气中的外来物体过滤掉之后将净化空气排入室内空间;或者减湿功能,该功能在用于在使潮湿的吸入空气变为干燥空气之后将干燥空气排放入室内空间。
同时,空调机通常分为安装在室外空间的室外单元(称为放热单元)和安装在室内空间的室内单元(称为吸热单元)。室外单元包括冷凝器(第二换热器)和压缩机,室内单元包括蒸发器(第一换热器)。
空调机通常分类为分离式空调机,其中的室外和室内单元分离地安装;和整体式空调机,其中的室外和室内单元整体地安装。分离式空调机由于其在安装空间和噪音方面的优势已经得以广泛地使用。
为了在室内空气的空气调节期间减小过度的能量消耗,人们已经主动地使用并且研发水冷式空调机。
不同于致冷剂由室外空气冷却的传统气冷式空调机的冷凝器(第二换热器),水冷式空调机的致冷剂由水冷却。也就是,水和致冷剂没有相互混合而是分离地通过第二换热器。
在水冷式空调机中,当水和致冷剂沿着水冷式冷凝器(第二换热器)分离地流动而没有相互混合时,水和致冷剂相互进行热交换。
当致冷剂和水分离地流过水冷式冷凝器(第二换热器)时,致冷剂与水之间在水冷式冷凝器中进行热交换。
在传统水冷式冷凝器(第二换热器)中,没有设置用于探测水是否存在和流动的单元。因此,当在空调机中没有水时,不能实现空调调节。这将使产品的可靠性恶化。
而且,当水冻住或者泄漏时,这会导致水冷式冷凝器的破坏并且因此增加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冷式空调机以及控制该空调机的方法,该空调机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点造成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水位探测单元的水冷式空调机,该探测单元用于探测在致冷剂和水循环所通过从而相互热交换的换热器中是否存在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水流探测单元的水冷式空调机,该探测单元用于探测水是否在致冷剂和水循环所通过从而相互热交换的换热器中流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水冷式空调机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使用水位探测单元和水流探测单元探测水是否存在于换热器以及探测水是否在换热器中流动从而防止换热器的损害。
本发明的其他优势、目的和特征可部分地通过下述说明书得到,通过研究下述说明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清楚得知内容,或者可通过本发明的实践而得到。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势可通过在说明书中特别指出的结构、其权利要求以及附图实现和获得。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他优势,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这里实现和广泛地说明,提供一种水冷式空调机,包括:用于压缩致冷剂的压缩机;板状换热器,其中的由所述压缩机压缩的致冷剂与水进行热交换;用于引导水的流入和流出的水流入和流出管道,所述水流入和流出管道设置在所述换热器中;以及用于探测水是否存在于所述换热器中的水探测单元,所述水探测单元设置在所述水流入和流出管道其中之一的一侧。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一种水冷式空调机,包括:用于压缩致冷剂的压缩机;板状换热器,其中的由所述压缩机压缩的致冷剂与水进行热交换;用于引导水的流入和流出的水流入和流出管道,所述水流入和流出管道设置在所述换热器中;以及用于探测水是否在所述换热器中流动的水流探测单元,所述水流探测单元设置在所述水流入和流出管道其中之一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34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