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因负载大小而自动调整气隙的永磁式无刷马达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97839.1 | 申请日: | 200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1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叶东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东龙 |
主分类号: | H02K7/12 | 分类号: | H02K7/12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安延伦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载 大小 自动 调整 永磁 式无刷 马达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因负载大小而自动调整气隙的永磁式无刷马达。
背景技术
马达根据用途的不同,其所设计的重点亦随之改变,例如着重于马达的最大扭力、马达最大转速、马达最大功率,或马达最大惯量等各种输出数据,其中,马达的最大扭力与马达最大转速,因直接影响到马达所能负载的重量与其速度,故为常见的考虑因素,而马达的最大扭力与最大转速之间,其关系可由下列公式推导出:
T=A×kt;
其中:T=马达最大扭力、Nmax=马达最大转速、kt=马达扭力常数、C=常数9.55、VD=马达端电压、A=马达输入电流
马达在实际情况下,电力供应源亦需配合整体设计而不可无限制的提升,由上述公式可知,马达在马达端电压VD与马达输入电流A一定的情况下,最大扭力T与最大转速Nmax是呈一反比的关系,最大扭力与最大转速势必在设计时做一取舍,而除了马达端电压之外,其余影响最大扭力、转速的变因,亦可由该马达的结构上来设定,诸如马达转子上永磁磁性件磁性强弱、磁极多寡、定子的绕串联绕匝数、以及定子与转子间的气隙大小等;
然而,上述的马达结构在现有的马达中,皆在制品出厂后便已固定,使用者难以随其当时的使用需求而调整,进而在最大扭力与最大转速之间,产生难以兼具的弊病;
以现有的永磁式无刷马达为例,如图7所示,现有的永磁式无刷马达多为径向气隙型,顾名思意其定子与转子是呈一内一外的设置方式,且两者之间保留有一固定大小的气隙,因气隙大小直接决定于定子、转子的内外径差,故无调整的空间,而其余的磁性件强度、磁极多寡、线圈绕串联绕匝数等,亦直接固定于马达上,不是可自由调整的结构,因此若现有的马达欲调整最大扭力与最大转速,则需另外配合机械式齿轮箱来实现。
现有马达配合齿轮箱虽可达到调节最大扭力、最大转速的目的,但却会产生出新的问题与缺点,因配合齿轮箱会造成成本增加、重量增加、体积增加,且齿轮箱在传递能量时又会造成衰减,齿轮箱本身所消耗掉的能量则被转换为无用的热量与噪音,更是另人头痛的麻烦。
再者,若该马达是利用于电动车上,则除了前述齿轮箱之外,另需配合一机械式差速器来控制车辆转向时内外轮转速不同的需求,如此将造成整体能量约有40%至50%的损耗,直接反应出此能量损耗的便是该电动车的续航力将降低40%至50%,严重影响电动车的性能。
综上所述,现有马达的缺点可知,因影响负载载重的最大扭力,以及影响速度的最大转速之间是呈一反比的关系,故在电源一定的情况下,两者势必有所取舍,而现有的马达在完成后便难以控制其最大扭力、最大转速的输出值,需另行配合齿轮箱来达成,但齿轮箱却会带来成本、重量、体积的增加,以及能量损耗的缺点,实需研发出一种无需齿轮箱便可达到调节最大扭力、最大转速的马达结构,以克服现有马达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可因负载大小而自动调整气隙的永磁式无刷马达,其可改善现有的马达无法调整输出特性,需另外配合齿轮箱等缺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东龙,未经叶东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78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丝置入器活塞推杆定位栓
- 下一篇:头、腰电加热枕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