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恒温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96307.6 | 申请日: | 200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5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中岛吉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37/72 | 分类号: | H01H37/72;H01H37/3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恒温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电冰箱、冷冻库以及陈列柜等进行温度控制的恒温器。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即使使温度调节刻度盘(dial)旋转,断开(off)温度发生变化,闭合(on)温度也不变的恒温恢复型的恒温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获得如图10所示的动作温度特性,存在具有如图11所示结构的恒温器。这种现有技术的恒温器,例如,在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实开昭54-45980号公报中有所揭示。
下面,参照附图,针对所述现有技术的恒温器进行说明。
图10表示的是现有技术的恒温器的动作特性,图11表示的是现有技术的恒温器的截面图。
如图11所示,温敏元件1由毛细管(capillary tube)和薄金属板构成,在内部密封有因温度而产生压力变化的气体。该温敏元件1是根据温敏部(未图示)的温度变化而移动突子1a的部件。
与该突子1a接合的载荷控制杆(load lever)2,经由卡止在凸轮臂(cam arm)3上的温度调节弹簧5的拉力,根据温敏部的温度变化以支轴6为支点进行旋转。温度调节弹簧5利用温度调节螺钉4卡止在载荷控制杆2上。
另外,动作元件7固定在载荷控制杆2上。该动作元件7使采用着反转弹簧8的可动接点板9、9a随动,以进行可动接点10与固定接点11之间的开启关闭动作。此外,由可动接点10以及固定接点11形成开闭开关。
传导部件12与固定接点板13嵌合。传导部件12的一端与凸轮从动件(cam follower)14连结。凸轮从动件14连结在具有卡止片15、形成外壳的框架16上。凸轮从动件14的一端14a,与连结在刻度盘转轴17(dial shaft)上的凸轮板18的凸轮面18a接合。
下面,针对所述结构的恒温器,说明其动作。
当温敏部温度上升时,温敏元件1伸张,载荷控制杆2以支轴6为支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抵抗温度调节弹簧5的弹力(与设定温度相对应)。当温敏部温度超过设定温度时,动作元件7沿图中所示的箭头方向移动。动作元件7随之按压可动接点板9a。于是,可动接点10与固定接点11连接,使连接在可动接点10与固定接点11之间的电源电路闭合。
之后,当温敏部温度下降时,温敏元件1收缩,载荷控制杆2通过温度调节弹簧5的弹力以支轴6为支点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动作元件7对可动接点9a的按压也随之降低。之后,当达到规定温度后,可动接点板9、9a反转,可动接点10与固定接点11之间的连接打开,使电源电路断开。通过上述动作,图11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恒温器将控制部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下面,针对使温度调节刻度盘(未图示)旋转时的动作进行说明。旋转温度调节刻度盘的同时,凸轮板18因刻度盘转轴(dial shaft)17而被旋转,固定接点板13的位置根据凸轮面18a的位移量而上下移动。与此同时,如图10所示,与动作元件7的随动距离相关,能够改变接点打开的动作特性。即,通过刻度盘的旋转,虽然切断(off)温度发生变化但闭合(on)温度一定。
但是,在所述现有技术的结构中,当通过专用调整螺丝刀(driver)等从图11所示的箭头A方向调节动作温度时,存在以下问题。即,使固定接点板13的位置上下移动的传导部件12被设置在从温度调节螺钉4开始的同一延长线上。因此,调节动作温度时必须注意在不使传导部件12发生变形等的情况下对温度调节螺钉4进行调节动作。其结果,既花费操作工时,而且一旦专用调节螺丝刀与传导部件12接触,则存在使传导部件12发生位置偏移或变形等的问题,而导致设定温度变化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具有将进行动作温度调节时的调节方向设为与现有技术相反的方向(没有设置传导部件的一侧)的结构形式。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温器:根据此构成形式,该恒温器可以方便地进行温度调节,减少操作工时,并且作为结构部件的传导部件不会发生位置偏移、变形等不利问题,能确切进行动作温度调节,并且设定温度不轻易变化。
本发明的恒温器具有以下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63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滚压式塑料成型机
- 下一篇:写入补正电路、写入补正信号生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