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顶部圆形弯管出口的干法脱硫吸收塔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94651.1 | 申请日: | 200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8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曲云;王建华;杨静萍;温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融新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曲云;王建华;杨静萍;温鹏飞 |
主分类号: | B01D53/81 | 分类号: | B01D53/81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 函 |
地址: | 200122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顶部 圆形 弯管 出口 脱硫 吸收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塔,尤其涉及一种顶部圆形弯管出口的干法脱硫吸收塔,适用于电厂烟气干法脱硫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干法烟气脱硫技术中,吸收塔的出口烟道一直是和吸收塔制作成为一体化设备,市场上公开了这样一种干法脱硫吸收塔,其结构特点是:在脱硫吸收塔上方设置有直管段,在直管段顶部的侧面有口、并通过方形连接段与除尘器连接相通,从而实现烟气从脱硫吸收塔的直管段顶侧部出口、经过侧部方形连接段,水平连接喇叭,然后进入下游的除尘器。在采用这种结构时,由于脱硫吸收塔顶部出口与下游除尘器的入口呈近180度角度,在现有的方形出口结构下,烟气流通时出口处流场紊乱,烟气局部阻力非常大;同时,当从脱硫吸收塔出口的具有颗粒浓度高、温度低、湿度大的烟气经过以上结构时,容易出现颗粒堆积、结块,并随运行时间增加不断长大,当生长到一定程度时,由于重力或震动,易造成塌落,因此给脱硫吸收塔的长期稳定运行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现有方形出口吸收塔的出口烟道结构复杂,所需外部加固肋型号较大,不但耗钢量大,而且给吸收塔增加了大量载荷,增加了吸收塔本体壁厚。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顶部圆形弯管出口的干法脱硫吸收塔,其有效地解决了吸收塔出口烟气局部阻力过大,烟气流畅紊乱,固体颗粒容易堆积,钢材耗用量大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一种顶部圆形弯管出口的干法脱硫吸收塔,吸收塔主体段上部连接有变径段,在变径段上方安装有出口烟道,出口烟道采用圆形弯管烟道,并与方圆节段连接,在方圆节段的下方设置有调整段,调整段与除尘器的入口连接。
该吸收塔出口烟道呈180度缓转虾米弯头状。
该调整段与除尘器出口之间设有膨胀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吸收塔出口烟道采用圆形烟道,圆形烟道具有自支撑力好,所需外部加固肋间距大,型号小等优点,可以有效降低吸收塔出口烟道本体的钢材耗用量。同时钢材耗用量的降低减小了出口烟道对吸收塔传递的荷载,为进一步优化吸收塔设计,减小吸收塔壁厚创造了条件;吸收塔出口烟道呈180度缓转虾米弯头状,此种结构相对于无内弧的方形出口可以最大程度地优化烟气流场,减少出口处烟气局部阻力,减小吸收塔顶部固体颗粒堆积。调整段与除尘器出口之间设有膨胀节可以有效吸收除尘器与吸收塔之间的膨胀量差异,防止出现设备连接处局部应力过大,保证了设备的运行安全性。该吸收塔设计不仅大大降低了出口局部阻力,优化了烟气流场,降低局部固体颗粒堆积,同时能显著地降低工程造价,具有制造简单、维修方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一种顶部圆形弯管出口的干法脱硫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吸收塔主体段;2—变径段;3—出口烟道;4—方圆节段;5—调整段;6—膨胀节;7—除尘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顶部圆形弯管出口的干法脱硫吸收塔,由在吸收塔主体段1(圆直管段)上部连接有用以调整流速的变径段2,在变径段2上方安装有出口烟道3,出口烟道3呈180度缓转虾米弯头状,并与方圆节段4连接,在方圆节段4的下方设置有调整段5,调整段5与除尘器7的入口连接。出口烟道3不采用方形烟道而采用圆形烟道,圆形烟道具有自支撑力好,所需外部加固肋间距大,型号小等优点,可以有效降低吸收塔出口烟道本体的钢材耗用量,同时钢材耗用量的降低减小了出口烟道对吸收塔传递的荷载,为进一步优化吸收塔设计,减小吸收塔壁厚创造了条件。此外,出口烟道3采用180度缓转虾米弯头设计,此种结构相对于现有吸收塔的无内弧的方形出口结构可以最大程度地优化烟气流场,减少出口处烟气局部阻力,减小吸收塔顶部固体颗粒堆积。为了与下游的除尘器7的入口对接,在出口烟道3之后接有方圆节段4,其后的调整段5在安装时可以用来调整安装误差。调整段5与除尘器7之间设有膨胀节6,可以有效吸收除尘器7与吸收塔之间的膨胀量差异,防止出现设备连接处局部应力过大,保证了设备的运行安全性。
当该吸收塔处于工作状态时,烟气经吸收塔主体段1、变径段2,进入出口烟道3。由于出口烟道3的缓转虾米弯头的特性,烟气可以流畅地通过出口烟道3,然后经方圆节段4、调整段5、膨胀节6进入除尘器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融新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曲云;王建华;杨静萍;温鹏飞,未经上海融新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曲云;王建华;杨静萍;温鹏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46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