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化炉高压热电偶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94592.8 | 申请日: | 200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6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吴加伦;高达宇;陈宇;陆臣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加伦 |
主分类号: | G01K7/02 | 分类号: | G01K7/02;G01K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志达 |
地址: | 325608浙江省乐***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化 高压 热电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电偶,尤其是一种气化炉用耐高温耐高压热电偶。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常用的气化炉用热电偶产品是靠外保护管密封为主的构造,一旦外保护管破损,炉内气体贯通至保护管内,极易在热电偶冷端及接线盒处发生气体泄漏,出现安全隐患;同时会导致偶丝因腐蚀而失效,影响热电偶测温精度、使用寿命及可靠性。另一种气化炉用热电偶为吹氮气保护式热电偶。该热电偶引入外加氮气平衡热电偶内腔和炉内的气压,同时设置防泄漏装置以协同提高热电偶工作可靠性和安全性,但该热电偶结构复杂,制造和安装时及其不方便,并且不能在工作状态下更换。同时,由于需要外加氮气装置,因此该热电偶的使用和维护成本高,工人操作的劳动强度大,其复杂的系统结构组成也带来了应用上的烦琐和不便。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发明专利200620112076.4,2007.12.12公开了一种煤气化炉用耐高温耐高压热电偶,它包括热端组件、法兰组件和接线端子组件,热端组件设在热电偶的前端,从内到外依次为双孔绝缘瓷管、刚玉保护管、二硅化钼管或其他能在相应温度、环境下使用的外保护管、防粘连管,金属连接管用于二硅化钼管、刚玉保护管和热电偶中部的金属连接管之间粘结、密封用的密封胶;所述法兰组件设在热电偶的中部,它包括复合法兰、密封法兰和耐热密封圈;所述接线端子组件设在热电偶的尾端。 由于金属连接管用于二硅化钼管、刚玉保护管和热电偶中部的金属连接管之间密封胶粘结,以及复合法兰、密封法兰均用耐热密封圈,当炉内温度和压力超过400℃和10MPa时,密封易失效,造成热电偶泄漏。一旦泄漏气体会延着热电偶泄漏至外面引起爆炸,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气化炉用耐高温耐高压热电偶的防泄漏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气化炉高压热电偶,该高压热电偶具有双重防泄漏装置,能起到防止泄漏,同时起到防高压、防腐蚀作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化炉高压热电偶,包括至少一个铠装热偶,法兰上凸台接口,上保护管,接线盒,其特点是:该热电偶还包括铠装热电偶防内泄漏装置和法兰接口防泄漏装置,
铠装热电偶防内泄漏装置由螺母,垫圈,压圈,密封填料,六方螺丝,二个卡套,卡套螺母组成,其中,六方螺丝内穿有铠装热偶,其穿进端外旋有卡套螺母,并通过置于卡套螺母内的卡套压另一卡套收紧卡住铠装热偶,穿出端外旋有螺母,并通过拧紧螺母推压其内的垫圈,压圈使密封填料压碎压紧铠装热偶的偶丝;
法兰接口防泄漏装置由卡套螺母,二个卡套,六方螺丝,垫圈,压圈,密封填料组成,其中,铠装热偶另一端穿过六方螺丝,六方螺丝通过螺纹旋在法兰上凸台接口上,并拧紧压推位于法兰上凸台接口内的垫圈和压圈,使压圈前面的密封填料压碎塞紧铠装热偶;六方螺丝的铠装热偶穿入端外旋有卡套螺母,并通过置于卡套螺母内的卡套压另一卡套收紧卡住铠装热偶。
铠装热偶为三至二十四个,并在上保护管中呈均布排列;法兰上凸台接口与法兰通过锥螺纹连接并焊接固定;上保护管分别与法兰上凸台接口,接线盒通过螺纹固定密封连接;密封填料为AL2O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上保护管内的铠装热电偶的偶丝处安装有铠装热电偶防内泄漏装置,使铠装热偶内若有泄漏不至于漏到外面,并且密封耐压值可达到15MPa,耐温值达到500℃;在法兰接口内安装法兰接口防泄漏装置,该装置具有双防泄漏功能,当法兰下口有泄漏时,液体或气体不能延着铠装热电偶泄漏到外面,并可耐高温1000℃,耐压15MPa;当第一防漏部分不能彻底防止泄漏时,第二防漏部分同时起到防高压、防腐蚀作用。因此,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耐高温,防高压,防腐蚀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热电偶密封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沿A-A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气化炉高压热电偶,包括法兰上凸台接口15,至少一个铠装热偶16,法兰17,上保护管18,接线盒19,铠装热电偶防内泄漏装置和法兰接口防泄漏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加伦,未经吴加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45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