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094254.4 申请日: 2007-11-20
公开(公告)号: CN101439131A 公开(公告)日: 2009-05-27
发明(设计)人: 施建蓉;董杨;郭瑞新;王静;王毅敏;宋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6/884 分类号: A61K36/884;A61P25/02;A61P27/16
代理公司: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丁纪铁
地址: 201203上海市浦东***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治疗 神经性 耳聋 中药 组合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还涉及该中药组合物的用途。

背景技术

耳聋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疾病,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最主要的问题之一。近些年来的临床调查表明,明显听力障碍者约占世界总人口的7%-10%。而我国耳聋发病率很高,据相关统计,我国听力语言障碍人数高达2057万,其中儿童患者约为200万人,7岁以下儿童约80万,老年性聋949万。新生儿听力损伤总发病率为9.52‰,此外,听力障碍者数量还以每年2~4万的速度递增。耳聋防治与听力康复将成为医药卫生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政府将每年的3月3日定为全国“爱耳日”。

感音神经性聋是由于外源性或自身衰老导致的内耳听毛细胞的变性和逐渐消失,血管纹、螺旋神经节、听神经或听觉中枢的退行性病变引起的听力减退和听力丧失。目前这被认为是一种不可逆的病变,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或手术疗法能使感音神经性聋病人完全恢复听力。

西医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主要方法有:药物疗法、人工耳蜗植入、助听器等。药物治疗除根据病因采用对症治疗外,常用的辅助治聋药物有血管扩张剂、降低血液粘稠度和血栓溶解药物、神经营养药物以及能量制剂等。这些药物对于改善听功能有一定效果,但十分有限,有些药物还有较大的毒副作用。电子耳蜗植入和助听器的应用均依赖于螺旋神经节神经元的存活,螺旋神经节神经元的缺失会影响其效果。近年来,细胞移植被认为是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潜在方法,但这有赖于细胞生物技术的发展。因此,寻找一种有效且低毒的治聋药物仍是一条重要途径。

中医中药对耳聋的预防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中药治聋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发展。许多单味中药、传统古方以及现代专家的经验组方,都通过临床治疗观察及动物实验证实了治聋效果(林文森,石志兴,马恩明,等.补肾聪耳片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11):658-660;李同德,史永芝,史献军,等.加减味耳聋左慈丸对庆大霉素耳毒性的防治及其机制研究.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6150-6152;许蕾,高下,张倩,等.银杏叶提取物对豚鼠卡那霉素耳毒性早期干预作用的效果评价.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6,14(5):354-356)。在中医药这样一个宝库中寻找一种简单而疗效肯定的治聋中药组合物很有必要。

中医对耳鸣耳聋病因病机的认识可以归纳为风热侵袭、邪毒外犯、痰浊上扰、肝阳上亢、肝胆湿热、肾精亏损、脾胃虚弱等。常用的内治法主要有疏风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渗湿、补肾填精、散瘀排浊、行气通窍、平肝降逆等。朱梅菊等(朱梅菊,谭敬书,李凡成,等.历代疗耳聋方150首用药规律分析.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6,16(2):16~17)研究了从唐至清的历代方书,收集整理出治耳聋方150首,用药162味,平均每方用药16.3味。其中石菖蒲、磁石、附子、桂心、黄芪、防风、人参、熟地、肉苁蓉使用频率最高,显著高于其它药物。若按药物功效分类,则每类药物使用频率的百分比分别为:补肾30%,补气养血19.6%,芳香通窍10%,解表9.3%,利水渗湿6.9%,清热5.4%,化痰4.4%,平肝熄风4.1%,温里3.7%,理气3.4%,活血化瘀2.4%,收涩0.8%。可见,中医对耳鸣耳聋的认识相当丰富,治疗方法颇多,用药也非常广泛。拆方研究则有利于深化对药物作用机制的认识,有助于探讨并发现可能的活性部位,也能够为临床组方用药提供一定的指导。

我们还检索了已经公开的、与治疗耳聋中药相关的专利文献。大多中药组合物均由较多中药组成,成分复杂。其相关专利文献有:

中国专利CN1173371A于1998年02月18日公开了一种治疗耳聋的中药,由葛根、丹参、柴胡、石菖蒲、熟地、金银花、野菊花等19味中药配制而成,功能通窍开闭,活血通络,滋肾聪耳,主治突发性耳聋、神经性耳聋、老年性耳聋、药物中毒性耳聋,经临床848例验证,痊愈率为94%。

中国专利CN1876152A于2006年12月13日公开了一种治疗神经性耳聋的药物(淫羊藿、制何首乌、熟地黄、黄精、龟甲、磁石、川芎、郁金、炙黄芪和僵蚕)及其制备工艺。制作方法:按中药原料性质不同分别进行煎煮三次,滤液、混合、乙醇提取,再将滤液混合,浓缩干燥,制成胶囊。具有补肾填精,益气活血,通窍聪耳的作用,对于肾虚耳聋及感音神经性耳聋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未经上海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42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