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鼓风机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89096.3 | 申请日: | 2004-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4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有永政广;加贺邦彦;山田彰二;大蔦胜久;菊地仁;岩村义巳;牧野安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4D29/38 | 分类号: | F04D29/38;F04D29/5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腾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鼓风机 | ||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申请日为:2004年6月17日、申请号为:200480000680.1、发明名称为:“鼓风机”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用于换气的鼓风机。
背景技术
使鼓风机高效率化需要使静压上升,因此,重要的是在相对场增加离心方向的流动和使流动方向的速度减速。
在现有的鼓风机中,为了增加离心方向的流动,一般需要将叶片后方的流动进行斜流化。为此,例如在特开昭53-116513号公报中有如下记载,即,将叶片的基准线从其根部到中间部以规定的倾斜角向旋转方向弯曲,从中间部到顶端部以规定的倾斜角向旋转方向的反方向弯曲,该基准线的最外端位于比连接旋转中心和上述根部的线更向旋转方向的相反侧。
在现有的上述构成的鼓风机中,空气基本上沿着大致轴线方向移动,即所谓的轴流式鼓风机。因此,在外周部,叶片形状引起的斜流效果小,因此,具有以下问题,即,不能得到充分的静压上升,鼓风效率差,噪音增加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解决上述问题为课题,目的是提高高静压化等产生的鼓风效率和得到可以低噪音化的鼓风机。
本发明的鼓风机具有叶轮、外壳和锥形孔,叶轮设置有多片轴流叶片,该多片轴流叶片在周方向上被留有间隔地安装在轮毂的外周面;外壳包围上述叶轮的周围;锥形孔被缩成筒状,将气体向上述外壳内引导。上述锥形孔的内径小于上述叶轮的外径。
另外,具有叶轮、外壳和锥形孔,叶轮设置有多片轴流叶片,该多片轴流叶片在周方向上被留有间隔地安装在轮毂的外周面;外壳包围上述叶轮的周围;锥形孔被缩成筒状,将气体向上述外壳内引导。上述锥形孔的内径小于上述叶轮的外径,并且,位于比上述锥形孔的内径更向外周侧的上述叶片部分的一部分在沿着上述叶轮的旋转中心轴的方向上,从上述锥形孔的缩径侧端部向扩径侧端部突出。
另外,设置轮毂和多张叶片,该多张叶片在周方向上被留有间隔地安装在该轮毂的外周面,将叶片向与旋转中心轴垂直的面进行垂直投影时,将如下形成的曲线定义为周方向中心曲线,即连接在各同心圆与投影后的上述叶片重叠的周方向上延伸的各圆弧长的中心点而形成的曲线,各同心圆在以上述面和上述旋转中心轴的交点为中心的径方向上延伸,在将连接上述交点和上述周方向中心曲线的上述轮毂侧的端点的直线与连接上述交点和上述周方向中心曲线的任意点的直线形成的角度定义为前进角θ,该前进角θ以上述叶片的旋转方向为正,将该前进角θ的每半径方向单位长度的变化率定义为前进率的情况下,上述叶片具有上述轮毂侧的前进叶片部和上述叶片的外周侧的后退叶片部,前进叶片部在半径方向上具有上述前进率为正的值,后退叶片部具有负的值。上述叶片的上述圆弧长随着从上述轮毂侧向着上述外周侧而变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鼓风机的正视图。
图2是图1去掉锥形孔时的正视图。
图3是图1的叶片的立体图。
图4是叶片旋转时的沿着图1的IV-IV线的剖视图,是表示大风量时的空气的流动图。
图5是叶片旋转时的沿着图1的IV-IV线的剖视图,是表示小风量时的空气的流动图。
图6是沿着图5的VI-VI线的剖面图。
图7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鼓风机上,比率(%)与相对噪音强度(dBA)的关系图。
图8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鼓风机上,后退叶片部的前进率与相对噪音强度的关系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鼓风机,叶片旋转时、沿着旋转中心轴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鼓风机,叶片旋转时、沿着旋转中心轴的剖视图。
图11是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鼓风机上,比率(%)与相对噪音强度的关系值的关系图。
图12是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鼓风机上,比率(%)与静压差的相对值的关系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鼓风机,叶片旋转时、沿着旋转中心轴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鼓风机,叶片旋转时、沿着旋转中心轴的剖视图。
图15是关于第一实施方式,斜置角的说明图。
图16是关于第一实施方式,径方向中心线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适合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实施方式中,同一、同等部件或部位用同一符号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890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