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88674.1 | 申请日: | 200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6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28 | 分类号: | G09G3/28;G09G3/30;G09G3/3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亮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显示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芯片的引脚可准确地与基板的引脚接合的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器因具有优异的显示品质与经济性,一直独占显示器市场。然而,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具有辐射,且其体积庞大占据空间。近年来,受惠于半导体元件的飞跃性进步,具有高画质、空间利用效率佳、低消耗功率、无辐射等优越特性的平面显示器已逐渐成为市场主流。
平面显示器的构件包括显示面板以及用以提供显示面板足够亮度的光源,以及配置在显示面板的基板上的驱动芯片,其中驱动芯片用以驱动显示面板内部的电路,使显示面板可以显示图像。
图1A为现有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而图1B为图1A的局部放大图。请同时参考图1A及1B,在显示面板100中,基板110的非显示区110a内,有多个接垫区120,且每一个接垫区120中配置有多个引脚122。这些引脚122,是用以与驱动芯片130的引脚132对应连接。
然而,由于引脚122、132的材料特性,因此在将驱动芯片的引脚132与接垫区120中的引脚122热压着接合时,引脚122会随着其在接垫区120中的配置位置不同,而有形状胀缩、位置偏移等品质不稳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驱动芯片130的引脚132与接垫区120中的引脚122的接合成功率。当驱动芯片130的引脚132与基板110上的引脚122的接合成功率低时,还会严重地影响到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配置于其上的驱动芯片的引脚可与显示面板上的引脚准确地接合。
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一基板以及多个驱动芯片。基板具有位于基板的一非显示区内的多个接垫区,其中每一接垫区内配置多个长度相同的第一引脚,而两相邻的第一引脚的间距以及每一第一引脚的宽度,至少其中一种会随着配置位置而变化。驱动芯片配置于基板的非显示区内,其中每一驱动芯片具有多个第二引脚,且第二引脚与第一引脚对应连接。两相邻的该些第一引脚的间距的排列关系由一元N次方程式求得,该一元N次程式为:Y=aXn+bX1+c,其中X为输入,Y为输出,而a,b,c为常数,限制条件如下:限制条件1:X=第0个第一引脚,Y=间距=Y1,限制条件2:X=第X1个第一引脚,Y=间距=Y2,限制条件3:Y’(0)=0,将上述限制条件带入该一元N次方程式中,得有效方程式:Y=(Y2-Y1)*(X/X1)n+Y1。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每一接垫区有一中心线,而接垫区内的第一引脚以中心线为对称中心,左右对称地排列。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于上述每一接垫区内,两相邻的第一引脚的间距由中心线往外渐宽。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于上述每一接垫区内,第一引脚的宽度由中心线往外渐增。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每一接垫区有一无胀缩区以及位于无胀缩区两旁的胀缩区。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位于上述无胀缩区内的两相邻的第一引脚的间距相等。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位于上述胀缩区内的两相邻的第一引脚的间距由邻近无胀缩区往远离无胀缩区渐宽。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位于上述胀缩区内的第一引脚的宽度,由邻近无胀缩区往远离无胀缩区渐增。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位于上述无胀缩区内的第一引脚的宽度相等。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位于上述胀缩区内两相邻的第一引脚的间距由邻近无胀缩区往远离无胀缩区渐宽。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位于上述胀缩区内的第一引脚的宽度,由邻近无胀缩区往远离无胀缩区渐增。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位于上述胀缩区内两相邻的第一引脚的间距相等。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位于上述无胀缩区内两相邻的第一引脚的间距由邻近胀缩区往远离胀缩区渐宽。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位于上述无胀缩区内的第一引脚的宽度,由邻近胀缩区往远离胀缩区渐增。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位于上述胀缩区内的第一引脚的宽度相等。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位于上述无胀缩区内两相邻的第一引脚的间距由邻近胀缩区往远离胀缩区渐宽。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位于上述无胀缩区内的第一引脚的宽度,由邻近胀缩区往远离胀缩区渐增。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基板为一主动元件阵列基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886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流量计校准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带导向器的拔节竿竿端保护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