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衬衫整烫机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78869.8 | 申请日: | 200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5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打越满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三幸社工程 |
主分类号: | D06F71/18 | 分类号: | D06F71/18;D06F71/24;D06F7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党晓林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衬衫 整烫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衬衫整烫机,其用于对洗涤后的男衬衫等衬衫进行压烫定形。更详细地讲涉及一种形成为在衬衫穿着在人体模型上的状态下能够除去皱褶的衬衫整烫机。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这种整烫机,例如有美国专利第6,758,377号公报所记载的整烫机。该现有的整烫机形成为具有用于穿着衬衫的人体模型和左右一对支撑臂,该一对支撑臂配置在该人体模型的两侧且向人体模型的侧方倾斜以牵引衬衫的衣袖。另外,在支撑臂的上部设有:设置有衣袖前端部的下熨斗、将衣袖的袖口部固定在该下熨斗上的固定器具和按压下熨斗的上表面从而对衣袖的前端部进行压烫定形的上熨斗。
于是,在这种整烫机的情况下,衣袖前端部插入下熨斗并设置为扁平状。然后,上熨斗按压下熨斗的上表面,从而对衣袖的前端部的上表面进行压烫定形,并且支撑臂倾斜以牵引衣袖,然后将蒸汽和热风从人体模型中供给到衣袖中,使衣袖膨胀以进行张紧整烫。即,现有的这种整烫机是以不按压与下熨斗下侧接触的衣袖前端部的下表面的状态牵引衣袖,从而进行张紧整烫的结构。
因此,当使用现有的整烫机时,存在衣袖前端部的下表面挛缩并在该部位产生皱褶,而不能漂亮地进行整烫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衬衫整烫机,该衬衫整烫机形成为能够按压衣袖前端部的下表面,以防止由于衣袖的牵引操作或膨胀作用而在该部位的衣料上产生挛缩皱褶,从而能够漂亮地整烫衬衫。
本发明如图1等所示,形成为具有可动熨斗,当上熨斗熨烫时,该可动熨斗对插入在下熨斗上的衣袖前端部的下表面进行按压。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利用可动熨斗按压衣袖前端部的下表面的状态下牵引衣袖,并由热风等进行张紧整烫,因此能够防止在衣袖前端部的下表面出现皱褶,从而能够漂亮地整烫衣袖。
在本发明的情况下,可动熨斗可以与上熨斗同样地形成为将蒸汽等供给衣袖的内部以能够进行加热,从而能够彻底地除去衣袖前端部的皱褶。此外,本发明的整烫机通常在人体模型的前后设置一对熨斗,但也可以省略这种熨斗。
于是,本发明优选如下形成,下熨斗形成为当从上方观察时其前后的宽度窄,当上熨斗熨烫时,可动熨斗配置在该下熨斗的后侧,从而形成为可动熨斗支撑衣袖前端部的在下熨斗的后侧露出的部分的状态。
这是因为,下熨斗窄,所以衣袖前端部容易插入到下熨斗上,而且能够按压衣袖前端部的下表面。
此外,本发明优选形成为具有张紧部件,该张紧部件使由固定器具固定在下熨斗上的袖口部向从上方观察时的前侧伸出,从而使衣袖前端部向前方张紧。
这样,能够除去衣袖前端部的松弛,从而能够提高衣袖前端部的整烫状态。
此外,本发明如图3所示,可动熨斗优选设置为在下熨斗的后侧与下熨斗的下后方的位置之间转动并自由地进行升降动作。
这样,能够使用很小的空间迅速且高效地进行可动熨斗的移动和配置。
在该情况下,本发明优选如图6所示,上熨斗的支撑部件与可动熨斗通过连杆连接起来,当上熨斗向前方转动并下降时,该连杆使可动熨斗上升从而将可动熨斗配置在下熨斗的后侧,当上熨斗向后方转动并上升时,该连杆使可动熨斗下降从而使可动熨斗退避到下熨斗下后方的位置。
这样,能够利用上熨斗的升降动作移动可动熨斗,从而能够省略可动熨斗的专用驱动装置,能够实现本发明产品的低廉化、轻量化和小型化。
此外,本发明优选如图5和图10等所示,下熨斗、固定器具和上熨斗安装在框架上并设置在支撑臂的上部,该框架形成为以沿人体模型的前后方向的轴为中心向正反方向旋转自如,本发明的衬衫整烫机形成为具有进行调节的装置,该装置随着支撑臂的转动而调节该框架的旋转角度,以使下熨斗的前端始终处于朝向人体模型的肩部的状态。
这样,当支撑臂倾斜或被拉起时,既能够防止下熨斗的前端顶起衣袖的内表面的上侧,又能够防止下熨斗的前端与内表面接触,从而既不会损伤衣料,又不会出现皱褶,能够漂亮地整烫衣袖。
此外,本发明优选如图4所示地形成为具有控制器,当支撑臂倾斜并达到衬衫衣袖的牵引状态的极限时,该控制器将使支撑臂略微向人体模型侧返回的信号输出到支撑臂的驱动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三幸社工程,未经株式会社三幸社工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88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长通道消防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高层竖向剪切耗能钢板墙结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