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风扇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5534.0 | 申请日: | 200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8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颜剑锋;张永康;黄英敏;孙泓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5/08 | 分类号: | F04D25/08;F04D29/66;H02K7/14;H02K1/14;F04D29/0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风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风扇,尤指一种可维持转子平衡转动的散热风扇。
背景技术
随着中央处理器等发热电子元件的运行速度越来越快,其产生的热量亦愈来愈多。为确保这些电子元件的正常运作,必须对其进行快速有效的散热。通常,业界在中央处理器等发热电子元件上安装散热器辅助其散热,同时,在散热器上安装风扇,以提供强制气流促使散热器的热量快速散发,从而对中央处理器等发热电子元件进行更为有效的散热。
现有散热风扇一般包括一定子及环设于该定子外围并可相对定子转动的一转子。该定子具有若干线圈用以在通电后产生交变的磁场,该转子包括一轮毂、设于轮毂内侧且面向定子线圈的永久磁铁。通过该永久磁铁所产生的磁场与定子线圈所建立的磁场的相互作用推动转子转动。轮毂外围环绕设置有若干扇叶,这些扇叶随转子转动而产生气流促使散热器热量的散发。轮毂中央向下垂直延伸的一转轴,该定子中央设置一中柱收容该转轴以支撑该转子旋转。当散热风扇工作时,转子相对于定子作高速旋转运动,扇叶转动时产生气流,而气流对该扇叶与转子产生向外拉引的作用力,特别当风扇处于倒置状态时,在转子本身的重力的作用下,风扇转子容易向外脱离风扇,从而导致转子旋转时会有轴向振荡、不稳定现象,而转轴的轴向震荡往往导致转轴与中柱之间产生不断的碰撞,造成运转时噪音量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持续有效地维持转子平衡转动的散热风扇。
一种散热风扇,包括一扇框,其中央形成一中柱,至少一轴承设于该中柱内,一定子套设于中柱外围,一转子可相对该定子转动,该转子包括一环设于该定子外围的轮毂、环设于轮毂外围的若干扇叶、贴设于轮毂内侧的永久磁铁环及自轮毂中央垂直延伸并收容于轴承内的一转轴,该定子包括一定子铁心、缠绕于该定子铁心上的线圈及一与线圈电性连接的电路板,该定子铁心包括一圆环部及自该圆环部外围向外径向延伸的若干极爪,该电路板向上凸设至少一柱体,该至少一柱体对应设置于相邻两极爪之间,该柱体的材料为导磁材料,与转子的永久磁铁环之间具有磁性吸引力。
该散热风扇于定子上设置若干柱体吸引转子永久磁铁环,有效克服转子的重力及运转时的浮力,持续有效地维持转子构件平衡转动,使散热风扇具有更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散热风扇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散热风扇沿III-III线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4为散热风扇中定子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该散热风扇包括一扇框10、一对轴承30、一转子20及一定子40。
该扇框10呈方形,中央形成一容置定子40及转子20的通孔,该通孔对应于风扇的两侧(上侧与下侧)分别形成一进风口18及一出风口16。风扇于出风口16的中央位置形成一基座12,该基座12中央向上凸设形成一中柱14,该中柱14中央形成一穿孔140,中柱14的上、下两端分别形成一直径大于其穿孔140的开口142。
该对轴承30的外径大致与中柱14的开口142的直径相当,并分别收容于中柱14上、下两端的开口142内。该实施例中,所述轴承30均为滚珠轴承,分别包括一内环、一外环及若干置于内环与外环之间的滚珠。每一轴承30的外环与中柱14通过胶粘或干涉配合的方式固定连接。可以理解地,轴承30的设置是为了支撑转子20的旋转,并不限于滚珠轴承,也可选用如含油轴承、动压轴承等其他类型的轴承。
该转子20包括一轮毂22,轮毂22中央形成一轴座220,一转轴24其一端固定于该轴座220内,并向下延伸形成一自由端240,一卡槽(未标号)形成于转轴24靠近其自由端240位置处。组装时该转轴24的自由端240穿设于轴承30的内环内并与轴承30的内环一起转动。该轮毂22外缘放射状突设若干扇叶26,所述扇叶26于转子20转动时产生气流。轮毂22内侧缘贴设一磁铁环28,该磁铁环28环设于定子40外围,磁铁环28沿其圆周方向形成交替的S、N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55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