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组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5028.1 | 申请日: | 200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5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鑫;刘先龙;郑荣鹏;黄荣光;王驰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0 | 分类号: | H01M10/40;H01M10/00;H01M2/10;H01M2/00;H01M4/58;H01M4/48;H01M2/02;H01M10/50 |
代理公司: | 深圳创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瑶;彭家恩 |
地址: | 51811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 电池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二次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高安全性和长寿命的锂离子电池组。
背景技术
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新世纪关注的焦点,随着石油能源的日益枯竭和汽车尾气污染的日益严重,世界各国纷纷加快了新一代洁净能源汽车即电动汽车的研发和生产,电动汽车既可以缓解石油危机又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电动汽车的核心内容就是高容量、大功率电池。由于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环保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摄像机、数码照相机以及其他移动终端产品上,其规格多、应用广、需求量大,科技含量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代表了新型环保电池的发展方向。
目前LiCoO2、LiNiCoMnO2、LiMn2O4、LiFePO4等正极材料都有用于动力电池的研究,但在过充时,随着锂离子的过度脱出,LiCoO2正极材料变得很不稳定,会发生六方到单斜的结构相变,Li1-xCoO2中的钴离子将从其所在的平面迁移到锂离子所在的平面,导致结构不稳定而使钴离子通过锂离子所在的平面迁移到电解液中,此时钴氧化物的氧化性很强,会释放出高活性的氧,容易与有机电解液、储锂的负极材料等发生剧烈的放热反应,形成“热失控”现象,引起燃烧、爆炸等事故。同样地,LiNiCoMnO2,LiMn2O4正极材料的电池也会发生类似的“热失控”反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即使电池不处于过充状态,而是电芯受到挤压、高温等场合,上述正极材料的热稳定性也不够,在200-250℃同样会发生释放氧的可能,同样会形成“热失控”现象,引起燃烧、爆炸等事故。另外,LiMn2O4正极材料的电池虽然热稳定性在280℃左右,但是该尖晶石材料在充放电循环中存在Janh-Teller畸变和Mn的溶解,导致电池循环性能较差,使用寿命不足,用于2Ah以上的高容量电池仍然不安全、不经济。
锂离子电池着火的另一主要原因是由内部短路引起的,内部短路是因为正负极片边缘存在毛刺和粉尘、或负极上的锂枝晶穿破膈膜,造成正、负极发生物理短路,电芯内部产生大量焦耳热及化学反应热量,由于锂离子电池采用的电解液主要由有机溶剂和锂盐组成,常用的有机溶剂包括EC、DEC、DMC、PC等低沸点、低闪点、低燃点的酯类化合物,在高温条件下,电解液会产生汽化或分解,当电芯上的安全阀因内部压力增大打开后,气态的高温有机溶剂和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发生氧化放热反应,导致着火现象的发生,为此必须尽量控制内部短路的发生,比如电芯生产车间的粉尘控制、高品质的隔膜以及先进的极片分切设备等系统控制措施,这些技术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电芯发生内部短路的概率,但是仍然不可完全避免,比如隔膜上的微孔、凝胶等缺陷的存在而又难以100%检测、极片分切毛刺的难以完全避免,因此电芯仍时有发生着火的可能,尤其是对于10Ah容量以上的电池,单体电芯内的有机电解液的量大于60克,对于40节以上串联的混合电动汽车电池组而言,一只着火还会引起其他近邻的电池着火,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电池组的安全性。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和产品的缺点和种种不足,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组的安全性能,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具有高安全性能以及较长使用寿命的锂离子电池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组,包括由至少一个单体电芯组合形成的初级电池组,以及固定初级电池组的容器,所述单体电芯是采用磷酸亚铁锂系正极活性材料制造的单体电芯,并且所述容器中含有绝缘导热油,所述初级电池组浸泡于绝缘导热油中。
所述绝缘导热油的热传导系数大于0.06W/(m℃,20℃)、燃点大于250℃(ASTM D92)、绝缘强度大于15KV(ASTM D877)。
优选的,所述绝缘导热油的燃点大于300℃(ASTM D92)、绝缘强度大于30KV(ASTM D877)。
所述绝缘导热油的粘度小于20cst(ASTM D88,100℃)、凝点小于-10℃(ASTM D97)。
所述绝缘导热油为石油类馏分饱和碳氢化合物、人工合成饱和碳氢化合物或部分氟代饱和碳氢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50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电池的制作工艺
- 下一篇:一种新型对插式连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