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提式内循环装置及MAP结晶回收氮、磷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2041.1 | 申请日: | 200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2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赵庆良;刘志刚;王琨;杨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58 | 分类号: | C02F1/58;C02F1/66;B01D9/02;C01B25/26;C01B25/3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末洙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提式内 循环 装置 map 结晶 回收 方法 | ||
1、一种气提式内循环装置包含第一进气管(1)、第二进气管(2)、外套筒(3)、内套筒(4)、筒体(5)、固定板(6)、进水和进料管(7)、出水管(8)、连接板(9)、带有通孔(18)的隔离板(10)、气提管(11)、锥型筒底(12)、装有阀门(13)的排泥管(14),其特征在于它的外套筒(3)的底部与筒体(4)的上部固定连接,外套筒(3)与筒体(5)之间形成了溢流堰(19),排水管(8)的进水口与外套筒(3)底部的出水口连通,筒体(5)的下端面与锥型筒底(1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锥型筒底(12)的下端面与装有阀门(13)的排泥管(14)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内套筒(4)与筒体(5)通过连接板(9)连接,固定板(6)与内套筒(4)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带有通孔(18)的隔离板(10)与内套筒(4)的下端面固定连接,第二进气管(2)伸入内套筒(4)的下部,第二进气管(2)的外壁和固定板(6)固定连接,第一进气管(1)穿过带有通孔(18)的隔离板(10)并伸入筒体底部,第一进气管(1)的外壁和固定板(6)固定连接;第一进气管(1)的出气口与气提管(11)的下部连通;进水和进料管(7)的出口与内套筒(4)内部连通,锥型筒底(12)内部形成晶核提供区(16),内套筒(4)的内腔形成了反应区(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提式内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搅拌器(17),搅拌器(17)伸入内套筒(4)的中下部。
3、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提式内循环装置采用MAP结晶回收氮、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MAP结晶回收氮、磷的方法的步骤如下:将含有NH4+-N与PO43--P的摩尔比为1~80∶1的废水通入气提式内循环装置(20)中,再加入含Mg2+的溶液使Mg2+/PO43--P的摩尔比1~3∶1,同时通入空气,进气量与进液量体积比为10~16∶1,调节pH值为8.5~10,反应10~30min,沉淀1.5~10h,得到磷酸铵镁晶体,即回收了废水中的氮和磷,其中产物MAP或者粒径为0.1~0.3mm比表面积大的惰性物质直接通过内循环进入反应区作为晶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MAP结晶回收氮、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含Mg2+的溶液为MgCl2或MgSO4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MAP结晶回收氮、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Mg2+与PO43--P的摩尔比为1.2∶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MAP结晶回收氮、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比表面积大的惰性物质为石英砂或沸石。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MAP结晶回收氮、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石英砂作为晶核,石英砂的粒径为0.1~0.3mm。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MAP结晶回收氮、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反应液中加NaOH调节反应液的pH值。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MAP结晶回收氮、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气量与进液量体积比10~16∶1。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MAP结晶回收氮、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机械搅拌器以90~150r/min搅拌反应物,气提进气量与进液量体积比为3~8∶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204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