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控燃气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1021.2 | 申请日: | 2007-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8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克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克安 |
主分类号: | F24C3/12 | 分类号: | F24C3/1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唐迅 |
地址: | 310013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灶具,特别是一种电控燃气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全国使用的燃气装置,如燃气灶、燃气热水器等,其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比、及空气与燃气的混合均无法控制,产生离焰、黄焰等燃烧不完全现象,燃气灶热效率仅为50%,另外的50%被排放到空气中,白白浪费了能源,又污染了环境,使大气变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热效率高,减少环境污染,使用操作方便的电控燃气控制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一种电控燃气控制装置,它包括燃烧口和混合燃气管道,在混合燃气管道前设有气体混合室,气体混合室上设有空气进口,在气体混合室上还设有混合室燃气喷嘴,在混合室燃气喷嘴前设有燃气阀体,燃气阀芯与燃气阀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的空气进口上设有由电机传动控制的空气阀。所述的空气阀上设有空气阀门齿轮盖和空气阀阀门,空气阀门齿轮盖与电机轴齿轮啮合,混合室燃气喷嘴与混合室的垂直面成确定的角度。所述的混合室,形状是球形、盆形。其特征是在燃气阀体的燃气阀座上设有双道燃气出口,在燃气阀芯上设有与燃气阀座对应的双道燃气出口,所述的燃气阀芯上的燃气出口是在同一水平面上设置确定数的不同直径的出口通道。
本发明所得到的一种电控燃气控制装置,提高了燃气灶的热效率、节省了能源、减少大气污染。在燃烧中,能全程精确控制空气与燃气的最佳混合比,空气与燃气在混合室内可充分混合后,再点火燃烧,使燃气能得到更充分的燃烧,提高了燃气灶的热效率,特别是热效率可提高到60%-70%,甚至更高。就像内燃机能精确控制燃烧一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空气阀门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燃气阀门结构示意图;
图3是燃气阀座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是燃气阀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燃气、空气混合室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是燃气灶燃气管组成结构示意图。
其中:1、空气进口;1-1空气阀;11、空气阀阀门;12、电机轴齿轮;13、空气阀门齿轮盖;2、燃气阀体;21、燃气阀芯;211、阀芯出气口;22燃气阀座;221阀座进气口;222阀座出气口;23、燃气阀电机;24、燃气阀电机传动单元;3、混合室;4、燃烧口;5、混合室燃气喷嘴;6、燃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一种电控燃气控制装置,能精确控制空气的进气量:燃气灶在燃烧中,各挡火力所需要的空气,由空气阀1-1供给,空气阀阀门11的开度由小电机或特种电机通过电机轴齿轮12控制空气阀门齿轮盖13开度的大小,根据火力所需要的进气量进气。并且与燃气的进气量同步控制,达到最佳混合比。如图2、图3、图4所示,为了能精确控制燃气的进气量,燃气阀2通过燃气阀电机23及燃气阀电机传动单元24转动燃气阀芯21,改变燃气阀芯21的角度,使阀芯上的各出气口211根据火力所需要,对准阀座出气口222,通过如图6所示的混合室燃气喷嘴5喷入混合室3内充分混合后,在燃烧口4点火燃烧。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一种电控燃气控制装置,设计适合燃气与空气混合的混合室3,形状可以是球形、盆形等,混合室燃气喷嘴5的角度可以垂直球面、60度、45度等。其目的是要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达到最佳混合比,使燃气能充分燃烧,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节省能源、减少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对大污染。
实施例3:
如图3、图4所示,在燃气阀体2的燃气阀座22上设有双道燃气出口222,在燃气阀芯21上设有与燃气阀座22对应的双道燃气出口211,以实现如图7所示的双通道燃气目的,以提供大小火焰所需。为了可进一步选择控制火焰大小,如图5所示,所述的双道燃气出口211可以是在一道水平面上设置确定数的不同直径的出口通道,本实施例在同一平面上提供五条燃气出口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克安,未经王克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10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