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落水管接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0837.3 | 申请日: | 2007-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7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励顺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励顺良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4D13/04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高 |
地址: | 315302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落水管 接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资源利用技术,特别是收集屋顶落水管内雨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尽管地球表面积的70%被汪洋水面所覆盖,但随着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人们生活的用水不断增加,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却显得日趋紧张,水资源不足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雨水是地面淡水水源的基本来源,如果屋顶上的天落水白白浪费,实在可惜,违背了节约水资源的主旨。因此如何将屋顶上的雨水收集利用就成为解决淡水资源不足的重要方向,人们提出许多技术方案和设施,这些技术解决方案主要缺陷是部件多、结构复杂,涉及工程投资、占用资金大,经济效益低,难以推广应用,CN1752357A提出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其虽然采用斗状集水器增加收集面积,以提高收集效果,但总的经济效益远大于投资成本,难以普及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雨水收集器部件多、结构复杂的缺陷设计一种部件少、结构简单、投资少、经济效益显著,能推广到家家户户的雨水收集器。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天落水管接水器,它包括落水管、出水管和弯头,其特征是有一与落水管外壁相同或套合的管腔,管腔内壁固定一接水盘,出水管的上端穿过所述管腔外壁孔与固定在管腔内壁的接水盘相连通。
所述的管腔为半圆筒形管腔,在半圆筒形管腔的一侧内壁内垂直固定一椭圆形接水盘,接水盘的一侧面与半圆筒管腔内壁相固定,并在接水盘上方的管腔内壁上开设一与出水管相连通的出水孔。
所述的管腔也可为圆筒形管腔,在圆筒形管腔的内壁内设一圆形接水盘,并与圆筒形管腔的一侧内壁相固定,在此相互固定的接水盘下方的管腔内壁开设一与出水管相连通的出水孔。
所述出水管由弯头管和直通管内外壁相互套合连接,根据使用水不同要求,在直通管内或之间设过滤网或过滤器。
本发明在原有屋顶建筑的落水管中加装一个接水器,把落水管排放的雨水收集利用。不必设置专门的雨水收集器和管道系统,使收集雨水的设备费用降至最低程度,每只天落水管接收器成本在15~20元,各家各户都能安装使用。加装在落水管内的天落水收集器,在年降水量大的区域推广可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解决了收集利用雨水资源的投入与收效存在的悬殊差距的矛盾。为收集利用雨水资源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器具。如大中城市若遭遇强降雨天气,地表水排放拥挤,就会产生城市内涝灾害,本发明若在大中城市推广至每家每户使用,在正常天气状况节约自来水资源,在突发性下暴雨时,对减轻城市内涝、低洼地积水等也起到一定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天落水管收集器的基本结构。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
图4为家庭用于落水收集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基本思路是对原有建筑屋顶的集水面,特别是排水管路稍加改造利用。即在原有的屋顶落水管中加装接收器和出水管,并在出水管末端设一储水箱或储水桶,根据使用需要在出水管中加装过滤网或过滤器。
图1所示的接水盘1、外围的管腔2和出水管3为本发明的基本构件。
图2为一种实施例,半圆筒形管腔2的内壁内设一个椭圆形的接水盘1,接水盘1的一端侧面与半圆筒形管腔2的内壁相垂直固定连接,在此固定连接面的上方形设一圆形孔4,出水管3的内径与此圆形孔4的口径大小相同,出水管3的上端为弯头管31,此弯头管与半圆筒形管腔2的外壁相互固定连接,使椭圆形接水盘1、圆形孔4和出水管3在同一水平线上,以便接水盘内水顺利流向出水管3。安装时,将现有落水管(图中未描写)相应位置割开一个与接水盘大小相当的缺口,将接水盘1伸进落水管内,使半圆筒形管腔2的内壁套合在落水管外壁并固紧在落水管外壁上。出水管3的进水弯头31下部套上直通管32,此直通管的长度依用水位置的距离采用一节或多节,如图2所示为多节短直通管32与出水弯头35相连接。出水管由进水弯头管31和出水弯头35与一节或一节以上直通管32内外壁相互套合密封连接组成。出水弯头35下放储水桶即可。图1~2所示的接水盘1为椭圆形,椭圆形的长短直径都应小于落水管的直径,以使接水盘1完全伸进落水管腔内,出水管3的内径应与接水盘接水面相适应,从落水管流下的水一部份进入出水管3,多余部份流到下一个楼层的接水盘上,因此本实施例适于高楼各层住户共同接收同一落水管的雨水,起到共享水资源和分流作用。为适应高水流的冲击,保证接水盘耐受大小冲击力,接水盘1底部设一加强块5并与半圆筒形管腔连接固定在一起,以加强接水盘1耐受垂直冲击的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励顺良,未经励顺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08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