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短信息监控中心及监控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070444.2 申请日: 2007-08-01
公开(公告)号: CN101137087A 公开(公告)日: 2008-03-05
发明(设计)人: 安庆敏;吴宁宁;陈思国;吴明光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陈思国
主分类号: H04Q7/22 分类号: H04Q7/22;H04M3/42;H04M3/436;G06F17/30
代理公司: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法高
地址: 310027***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信息 监控 中心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短信技术领域的短信息监控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短信息监控中心及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2000年至2006年,我国短信业务量分别为:10亿、189亿、900亿、1371亿、2177亿、4296亿,2006年日均发送12亿条。在如此众多的短信中,30%以上是垃圾短信。所谓垃圾短信是指违背接收者意愿、接收者无法拒收、隐藏发信人真实信息的违法或广告短信。垃圾短信不仅占用了有限的网络资源,造成网络拥塞,败坏了运行商在公众中的企业形象,而且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更为严重的,短信已成为一些不法之徒实施犯罪的载体,利用短信进行诈骗、色情交易和反动宣传的事件时有发生,导致社会公信度下降,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短信在国外的应用有限。原因是国外通信资费便宜,用户支付能力强,用户没有广泛使用短信的习惯。以日本为例,运行商从未开展短信业务;短信服务发源地欧洲1991年已开展此项业务,迄今为止,规模仍然十分有限。因此,发达国家在短信息监控方面的研究既不充分也不深入,其中影响较大使用较多的是朗讯公司推出的Mlilife Anti-SPAM产品,简称ASA。ASA采用贝尔实验室专利的Vortex规则引擎技术,具有自学习和动态调整规则功能。ASA在国内得到一定应用,但效果差强人意。因为ASA基于关键词完全匹配技术,垃圾短信发送者在短信中附件干扰信息,例如插入无意义的字符或近音词替代等,就可以规避ASA的拦截;ASA根据短信发送数量(100条/h)规则拦截,未考虑短信内容一致性等行为特征,垃圾短信发送者仅需作简单技术处理就能规避ASA的拦截。

国内对短消息监控中心的研究停滞在2003年颁布的《短信息业务中心与短信息监控中心接口规范》上,并无实质性举措,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追逐利润是作为企业的运营商的本能,短信目前是运营商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过滤短信势必影响利润,因此运行商长期以来持消极态度;基于第一点,运行商的消极态度严重影响短信息监控中心开发商的投入和积极性;国家相关规范、标准的可操性不够,也影响了短信息监控中心的开发。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的发明专利为例,迄今申请量仅十余项,授权三项。随着整治垃圾短信社会呼声的持续升高,运行商认识到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2006年10月以来,运行商加快了对短信息监控中心方面的研究与投入。现就短信息监控中心领域申请的有关专利所涉及的技术和策略综述如下:

一种处理垃圾短信的方法及系统(申请号200510117449.7),提出用户在运营商网络侧建立关键字列表处理垃圾短信的方法。

一种处理垃圾短信的方法及系统(申请号200510117448.2),提出用户在运营商网络侧建立号码列表处理垃圾短信的方法。

短信防火墙系统和设立短信防火墙的方法(申请号200610020383.4),提出了用户设置个性化的短信过滤规则,运营商设置通用的短信过滤规则。

短信内容的线性参数模糊匹配算法(申请号200410061270.X),提出了关键词中引入通配符的技术,解决关键词匹配技术在附加干扰信息的垃圾短信中失效的问题。

一种手机过滤短消息的方法(ZL02137335.3),提出用户侧设置关键词过滤垃圾短信。

手机过滤短信息的一种方法(ZL200410042668.9)提出用户侧设置电话号码过滤垃圾短信。

短信息防火墙实现方法(ZL20041008826.9)提出用户侧设置垃圾号码过滤垃圾短信。

上述研究成果和有益探索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其不足之处可归纳如下:关键词中引入通配符模糊匹配技术的有效性有待提高;未注意垃圾短信具有明显的行为特征,尤其是短信内容一致这一要素;短信息监控中心实时过滤影响短信息业务中心处理能力的问题,缺乏相应的技术措施;合法短信误判与垃圾短信误判相比,前者给用户带来更大的损失,给运营商也造成更过的麻烦,对此缺乏相应的兼顾各方利益的处理技术和策略;关键词词典的自动生成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短信息监控中心及监控方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陈思国,未经浙江大学;陈思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04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