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根际土壤取样的植物根箱培养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69993.8 | 申请日: | 200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2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月;都韶婷;章永松;林咸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1/04;G01N3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唐银益 |
地址: | 310027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土壤 取样 植物 培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根箱培养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根际土壤取样的植物根箱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大量研究结果证明,根际是土壤微生物最活跃的场所,而根际土壤又是植物根系直接接触的部分;因而,植物根际土壤中的养分状况比整个土体更能反映对植物的有效性。因此,有关根际土壤中的养分和微生物状况一直是植物营养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为了取得离根表不同距离的土壤样品,人们设计了多种植物培养装置,其中以三室根箱培养装置最为常用。然而,该装置的取土方法是将边室土壤速冻后再进行切片,土壤切片厚度不易控制,而且速冻过程会改变土体中的养分状况和微生物活性,难以真实反映土体中养分和微生物的实际情况。其次,根箱的隔根网不易绷紧,导致根际界面的土壤表面凹凸不平,给取土带来不便,且误差较大。另外,灌水常采用从上部浇灌或从底部通过毛细管的上吸方式,因不同根室的土壤裂隙差异常导致灌水不均一,易改变水分移动方向而导致土体中养分的横侧向迁移,影响了试验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根际土壤取样的植物根箱培养装置,采用本发明的装置能方便、准确地对离根不同距离的土壤进行取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根际土壤取样的植物根箱培养装置,包括一个可拆卸式的方框体,在方框体中对称地夹放2张根室分隔网片,从而将方框体分隔成中室和2个边室,根室分隔网片平行于方框体的中心线;在方框体的底部设置带有导水孔的导水底板,分室灌水底槽位于导水底板的下方,导水线的一端位于分室灌水底槽内、另一端穿过导水孔位于方框体的内腔;在边室内设有可在边室内滑动的内衬板,内衬板的滑动路线与中心线相垂直,插板可置于内衬板和方框体之间,内衬板和插板均平行于中心线。
作为本发明的用于根际土壤取样的植物根箱培养装置的改进:分室灌水底槽内设有大小分别与2个边室和1个中室相对应的2个边槽和1个中槽。
作为本发明的用于根际土壤取样的植物根箱培养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根室分隔网片包括框架和固定在框架上的孔径为20微米的尼龙网。
本发明的用于根际土壤取样的植物根箱培养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采用不同厚度的插板,可十分方便地获取所需的根际土壤;能在不需冷冻的情况下对根际土壤直接进行切片,切片厚度可根据需要方便控制,并且保证了切片的厚薄均一。这不仅大大简化了根际土壤取样的方法和步骤,而且使取样部位的精度高、样品均匀,同时解决了以往方法中因冷冻引起的土壤养分状况和微生物活性的变化对样品测定带来的不利影响。
2、根室分隔网片由于采取了将尼龙网事先紧绷固定在框架上的框架式结构,因此解决了因尼龙网面不易绷紧而引起的与网面接触的根际土壤表面凹凸不平的问题,从而保证了根际界面能处于同一平面,即提高了根际土壤取样的精度。
3、由于在分室灌水底槽内设置了大小分别与边室和中室相对应的边槽和中槽,并采用毛细管上吸灌水方式,因此可满足对不同根室(即指边室和中室)进行定量垂直向上灌水等特殊试验要求。这不但解决了从上部灌水导致表土结壳、灌水不均等问题,还可实现对不同根室进行定量灌溉之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用于根际土壤取样的植物根箱培养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插板6的主视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内衬板3的主视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根室分隔网片5的右视示意图;
图6是图1的实际使用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5结合给出了一种用于根际土壤取样的植物根箱培养装置。为了便于说明,在图1和图2中,左方的边室1内显示的是设置插板6时的情形,右方的边室1内显示的是没有设置插板6时的情形。而在实际中,2个边室1内设置插板6的状态是相同的(即同时设置,或者同时取消)。
本发明的用于根际土壤取样的植物根箱培养装置包括一个可拆卸式的方框体,该方框体由中室2和分别位于中室2的左、右两侧的2个边室1组成。因此方框体的中心线4即为中室2的中心线。
每个边室1是由2张边室侧板11和1张边室边板12围合而成,边室侧板11和边室边板12高度相等。2张边室侧板11相互平行,边室边板12的两端分别与2张边室侧板11相连,且边室边板12垂直于边室侧板11。边室侧板11和边室边板12均选用5mm厚的PVC板,2张边室侧板11与边室边板12采用焊接方式连接(牢固且不易变形),形成一个“U”字形的三边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99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掩蔽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轴承单元以及使用该轴承单元的驱动电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