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即饮型袋装卫生吸管饮料的使用方法及其结构与包装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69059.6 | 申请日: | 200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3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梁若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若枫 |
主分类号: | B65D85/72 | 分类号: | B65D85/72;B65D77/28;B65D33/36;B65D77/30;B65B6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4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即饮型 袋装 卫生 吸管 饮料 使用方法 及其 结构 包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即饮型饮料的软包装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以柔性塑料袋作为包装的即饮型袋装饮料(例如:200毫升装的牛奶和果汁饮品)的包装结构形式已经被广乏应用,随处可见,然而,在吸饮这类即饮型袋装饮料之前,必需有个通过人的手将吸管穿透并插入柔性塑料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非但不可避免人手对吸管的污染(不卫生——该污染将会通过插入袋中的吸管转嫁并充分扩散到即将被吸饮的饮料中间);而且,插管时容易折弯吸管和造成饮料的溢出弄脏双手(插管并非容易),尤其是对于喜爱即饮型袋装饮料的儿童群体来说,更是如此。——上述的“不卫生”和“并非容易”是现有技术的二大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提出解决上述二大不足问题的改进方案。
本发明的关键是:饮料包装袋内增加了-套定位在其中的多类吸管装置。
本发明的特点:由于在饮料的包装结构上增加了定位在其中的吸管,这就为克服现有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的上述二大不足(不卫生和插管难)问题创造了条件。
附图说明:
图1示意了采用直型吸管的本发明实施例。
图2示意了采用双节伸缩型吸管的本发明实施例。
图3示意了采用可弯折型吸管的本发明实施例。
1:饮料;2:塑料柔性饮料袋;3:第一封口线(定位吸管与区域分隔);4:第二封口线(上封口位置);5:为方便撕裂而设置的缺口;6:塑料密封盖套;7:塑料吸管(指:单节直型吸管,或:双节可伸缩型吸管,或:单节可弯折型吸管);8:第三封口线(下封口位置);A:盛装饮料部分;B:非盛装饮料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一.本发明使用方法(步骤)的特征在于:
a.用手顺着饮料袋2上的缺口5撕开非盛装饮料部分B并让吸管7露出。
b.再用手从吸管7的管口部位上拔除密封盖套6,或者(对采用可伸缩的由内外二节管构成的吸管7而言),将吸管7中内套的另一节内管拉出后再在该节内管的管口部位上拔除密封盖套6,或者,将吸管7弯折的那部分瓣出后(通常将其瓣直后使用最方便——吸管7的直线长度最大)再在该瓣出的吸管上拔除密封盖套6。
c.通过吸管7的管口部位从饮料袋2的盛装饮料部分A中吸取其中的饮料1。
二.符合上述使用方法的本发明产品结构形式:
a.吸管7通过设置第一封口线3将它定位在饮料袋2的内侧部位。
b.吸管7横跨被第一封口线3分隔饮料袋2而形成的盛装饮料部分A和非盛装饮料部分B二个相邻且密封的区域。
c.吸管7在非盛装饮料部分B的部位顶部设置可拔卸的密封盖套6,由于第二封口线4的存在,将不存在密封盖套6从吸管7上脱落的可能。
d.构成饮料袋2的非盛装饮料部分B的外延边侧设置缺口5(便于撕裂包装)。
三.符合上述使用方法的产品包装工艺:
a.将设置密封盖套6的吸管7放入上下二头均开口的饮料袋2内,设置第一封口线3(最好倾斜)。——吸管7定位在横跨盛装饮料部分A和非盛装饮料部分B二个区域的位置上,并且,设置密封盖套6的吸管7那端位于非盛装饮料部分B当中。
b.在非盛装饮料部分B的饮料袋2端部设置第二封口线4;——非盛装饮料部分B形成,同时,对密封盖套6形成顶托结构,完成了制止密封盖套6从吸管7上脱落的可能性。
c.将饮料袋2尚未封口的一端朝上并灌入饮料1。
d.最后对饮料袋2设置第三封口线8。——盛装饮料部分A形成,饮料包装全过程至此完成。
上述封口线指阻止饮料泄漏的防线,例如:通过对塑料的烫压粘合等多种粘合工艺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若枫,未经梁若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90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