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杆状木束自动定向铺装方法与铺装头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68647.8 | 申请日: | 200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3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门全胜;张齐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林学院 |
主分类号: | B27N3/14 | 分类号: | B27N3/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13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杆状 自动 定向 方法 铺装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造板的制造方法,由其是涉及一种杆状木束自动定向铺装方法与铺装头。
背景技术
目前,木质人造板(如刨花板)的定向铺装装置(铺装头),须根据人造板构成单元(片状刨花)及板坯结构要求来设定,有机械式、静电式两大类。机械式定向铺装通常采用滚筒式定向铺装头或具有摆动式预定向装置和真空定向滚筒的定向铺装头以及圆盘式定向铺装头。铺装工序在人造板生产工艺中是一道关键工序,定向铺装工艺与设备对人造板的质量、性能和外观具有重要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杆状木束自动定向铺装方法与铺装头。杆状木束在其铺装过程中实现自动定向铺装并使铺装过程连续或间断进行。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一种杆状木束自动定向铺装方法:
从上一工序输入的杆状木束进入储料槽后,该方法的流程为:储料槽预定向→导向驱动→定向铺装。
所述的预定向:采用储料槽内的导向槽板及储料槽往复运动实现。
所述的导向驱动:采用储料槽下面的导向驱动轴实现。
所述的定向铺装:采用铺装头往复运动实现。
二、一种杆状木束自动定向铺装头:
包括一个以上相连成一整体的储料槽,每个储料槽出口处均装有一对导向驱动轴,往复运动传动机构和驱动电机。每个储料槽内两侧均装有相互交叉、等距布置的导向槽板,导向驱动轴上开有导向槽,导向驱动轴端装有齿轮,驱动电机带动导向驱动轴上的齿轮转动,使每一对导向驱动轴作相对的转动,往复运动传动机构与储料槽相连后,往复运动传动机构转动和往复运动导向机构使储料槽作往复直线运动,使装在储料槽内的杆状木束经每一对导向驱动轴后向下定向均匀铺装。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采用储料槽预定向→导向驱动→定向铺装方法和定向铺装头,可以有效地解决在制造以杆状木束为基本构成单元的人造板过程中,其杆状木束实现自动连续定向铺装的难题,减轻工人劳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因为杆状木束不实现定向铺装,将大量减少相邻杆状木束之间的胶合面积,使人造板的胶合强度下降,密度不均匀,内部孔隙较大较多,严重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铺装机构单元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K—K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三组导向驱动轴和其动力驱动机构的安装布置示意图。
图6是三个储料槽中导向槽板相互位置和往复运动导向机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安装在整机上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安装在整机上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1.储料槽,2.导向槽板,3.导向驱动轴,4.杆状木束,5.输送带,6.料仓,7.料耙,8.计量料耙,9.计量料带,10.拨料辊,11.导流板,12.甩料辊,13.往复下料器,14.往复运动传动机构,15.往复运动导向机构,16.摆动下料机构,17.下料器,18.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5、图6所示,本发明包括一个以上相连成一整体的储料槽1,每个储料槽1出口处均装有一对导向驱动轴3,往复运动传动机构14和驱动电机18;每个储料槽1内两侧均装有相互交叉、等距布置的导向槽板2,导向驱动轴3上开有导向槽,导向驱动轴3端装有齿轮,驱动电机18带动导向驱动轴3上的齿轮转动,使每一对导向驱动轴3作相向往下转动,往复运动传动机构14与储料槽相连后,往复运动传动机构14转动和往复运动导向机构15使储料槽作往复直线运动,使装在储料槽1内的杆状木束4经每一对导向驱动轴3后向下定向均匀铺装。
如图5、图6所示,所述的每一对导向驱动轴3上的导向槽为螺旋齿槽或环形齿槽。
所述的储料槽1的个数根据铺装量来选择。
如图3所示,所述的等距布置的导向槽板2间距I小于杆状木束4的平均长度L。
所述的每一对导向驱动轴3上的螺旋齿槽旋向相同或相反;齿槽相对安装或交错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林学院,未经浙江林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86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