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升循环式好氧生物反应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67886.1 | 申请日: | 200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0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发明(设计)人: | 郑平;陈建伟;唐崇俭;胡宝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22 | 分类号: | C02F3/2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2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式好氧 生物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升循环式好氧生物反应器。
背景技术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类型的废水排放量急剧增加,这对废水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以微生物为核心的生物处理技术在废水处理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中,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废水处理的主流技术,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可分为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两大类。在我国,活性污泥法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好氧生物处理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其中,反应器(即曝气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曝气池的处理潜力取决于其充氧效率,改善充氧效率是优化好氧反应器的关键之一。在传统的曝气池充氧过程中,气泡在液相中的停留时间相对较短,不利于氧的传递。改进反应器的结构可以强化泥、水、气的混合,降低传质阻力,延长氧的传递时间,提高反应器的供氧效率。
活性污泥法通常需在曝气池后设置二沉池来回收污泥,并使出水澄清,这一方面需要使用泵来提供回流动力,增加了运行费用,另一方面泵会破坏回流污泥的结构,影响污泥活性并不利于重力沉淀。若能将二沉池置于反应器顶部,则可使污泥通过重力回流至反应区,消除泵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本发明借助循环管贯通反应区和沉淀区,通过液流循环作用,强化了反应器内氧的传递,同时促进了沉淀室中的污泥沉淀,综合优化了反应器的效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升循环式好氧生物反应器。
它具有反应器本体、支架;反应器本体具有反应区、沉淀区、循环管,反应区自下而上设有排泥口、进水口、操作孔、气孔、取样口、斜板,沉淀区具有外圆筒渐扩管、沉淀室、缓冲室,外圆筒渐扩管下端与反应区上端相连,外圆筒渐扩管上端与沉淀室、缓冲室相连,沉淀室与缓冲室之间设有垂直挡板,沉淀室上端设有溢流堰、出水口,循环管有气升管、回流管,气升管一端与反应区上端相连,气升管另一端与缓冲室相连,回流管一端与沉淀室下端相连,回流管另一端与反应区下端相连。
所述的反应区呈圆筒状,反应区高径比为4~10∶1,反应区体积与反应器总体积比为0.5~0.8∶1。反应区最大截面积与循环管最大截面积比为9~64∶1。斜板与水平基线夹角β为45°~70°。沉淀区最大截面积与反应区最大截面积比为2~8∶1。沉淀室与缓冲室体积比为4~8∶1。外圆筒渐扩管与基准水平面夹角α为50°~70°。循环管与反应区连接管段与水平基线夹角γ为45°~70°。循环管与沉淀区连接管段与水平基线夹角γ为45°~70°。气升管与回流管最大截面积比为1~16∶4。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1)由循环管贯通反应器的反应区和沉淀区,强制液流循环,延长了氧的传递时间,提高了反应器的供氧效率;2)在液流高速循环中,循环管产生文丘理效应,使沉淀室底部形成一个低压区,促进了沉淀区的泥水分离和污泥回流;3)气流和液流产生的的剪切力有利于颗粒污泥形成,提高反应活力和沉降性能;4)反应器混合效果较好,具有较强的抗水力负荷(流量)和基质负荷冲击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a)是气升循环式好氧生物反应器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气升循环式好氧生物反应器B-B’截面图;
图1(c)是气升循环式好氧生物反应器A-A’截面图;
图中:反应区1、沉淀区2、循环管3、排泥口4、进水口5、操作孔6、气孔7、取样口8、回流管9、斜板10、外圆筒渐扩管11、气升管12、沉淀室13、缓冲室14、垂直挡板15、溢流堰16、出水口17、支架18。
具体实施方案
如附图所示,气升循环式好氧生物反应器具有反应器本体、支架18;反应器本体具有反应区1、沉淀区2、循环管3,反应区1自下而上设有排泥口4、进水口5、操作孔6、气孔7、取样口8、斜板10,沉淀区2具有外圆筒渐扩管11、沉淀室13、缓冲室14,外圆筒渐扩管11下端与反应区1上端相连,外圆筒渐扩管上端11与沉淀室13、缓冲室14相连,沉淀室13与缓冲室14之间设有垂直挡板15,沉淀室13上端设有溢流堰16、出水口17,循环管3具有气升管12、回流管9,气升管12一端与反应区1上端相连,气升管12另一端与缓冲室14相连,回流管9一端与沉淀室13下端相连,回流管9另一端与反应区1下端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78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药甘苦颗粒冲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安全数字存储装置及其相关的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