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路自动售票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63200.1 | 申请日: | 2007-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66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唐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宏德信智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00 | 分类号: | G06Q20/00;G06Q50/00;G06F9/46;G07B1/00;G07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城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伍堂 |
地址: | 100089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自动 售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售票系统领域的全新售票模式,特别涉及一种铁路自动售票系统。
背景技术
2000年10月“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3.0版正式启用,历史性地实现了全国联网异地售票。2002年8月“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4.0版正式启用。实现了全国范围内返程票的购买。2006年上半年“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5.0版正式启用。实现全国计算机售票系统、列车移动补票系统与客票系统联网。“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经过几次不断的升级,不但把旅客期盼已久的“一个售票窗,可买全国票”的愿望变成了现实,而且必将推动远程代售、自动售票、电话订票、网上订票、自动检票、列车补票、余额显示、旅客查询、媒体信息发布等多种服务方式发展。国内目前申请专利的自动售票系统,中国专利申请CN1655194,其专利申请号是CN200410021135.2,公开了中国铁路电子客票自动售票系统,包括车站售票终端和通过客票专用网络与车站售票终端相连的服务器,服务器通过与银行专用网络相连的前置机与自动售票终端相连,自动售票终端按如下步骤执行:(1)选择购票方式;(2)检测购票方式是否为按车次购票,若检测结果为否,则跳至步骤(10);(3)若步骤(2)的检测结构为是,则确认按车次购票;(4)选择乘车日期;(5)选择乘车车次;(6)选择上车站;(7)选择下车站;(8)选择席别;(9)输入购票张数,并跳至步骤(17);(10)确认按停靠站购票;(11)选择乘车日期;(12)选择上车站;(13)选择下车站;(14)选择乘车车次;(15)选择席别;(16)输入购票张数;(17)确认购票;(18)自动售票终端通过客票专用网络中确定是否有票,若检测结果为否,则跳至步骤(2);(19)插入银行卡并输入密码;(20)通过银行专用网络核对身份,若检测结果为否,则跳至步骤(19);(21)若步骤(20)的检测结果为是,则开始打票。虽然在结构上是通过服务器与客票系统和银行系统相连,但只能简单完成购票的功能,其没有负责管理监控运行的管理系统,自动售票机也不能保证购票事务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另外,目前国内也有其它形式的自动售票系统,比如广州现在使用的可以识别现金的自动售票系统,该种售票系统只能购买本地存储的票额,不能售联网票、异地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实现本地自动售票又能售联网票和异地票,能够避免自动售票系统对客票系统的资源争抢和恶意攻击带来的安全隐患的铁路自动售票系统。
本发明所述的铁路自动售票系统,包括前台应用系统和后台服务系统,前台应用系统包括终端售票装置Z1、终端管理监控装置Z2等,后台服务系统包括服务器主机和管理工作站。
服务器主机通过客票通信专网与车站客票主机相连,完成购票数据的交互;通过自动售票网络与银行前置机相连,完成银行款的交易。
管理工作站通过自动售票网络与服务器主机相连,管理监控自动售票系统的运行。
前台应用系统通过自动售票网络与服务器主机相连,将采集到的购票信息和银行交易信息以及系统管理的信息传给服务器主机。
所述的终端售票装置Z1、终端管理监控装置Z2对用户录入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发送给服务器主机的内核调度模块C,内核调度模块C根据命令类型分派到相应的服务程序进行处理。
内核调度模块C接收到客票业务命令,分派客票交易应答服务程序S2进行和客票服务器S4之间的通信、交易处理,客票交易应答服务程序S2向客票服务器S4发送购票请求并接收来自客票服务器S4的应答信息,将结果信息返回到客户端终端售票模块Z1,完成自动售票的过程。
内核调度模块C接收到系统管理交易命令,调度系统管理与监控服务程序S1进行和售票终端状态报告与终端控制服务程序S3或自动售票系统数据库D进行通信,将结果信息返回到客户端终端管理与监控模块Z2。
本发明的铁路自动售票系统,终端管理与监控模块Z2,完成终端管理、终端远程控制、服务器配置、系统资源监控与维护,是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保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宏德信智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宏德信智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32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型再生橡胶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自动调压式帘式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