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害气体吸收塔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62325.2 | 申请日: | 200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3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潘呼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呼滨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31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害 气体 吸收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害气体吸收塔。
背景技术
工业中,有些流程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有害气体,这对于工作人员的身体有害极大。因此,工业生产中都对有害气体进行收集、净化以消除其毒性,然后才能排放到大气中。而在工业生产中,一旦有害气体泄露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巨大的有害。同时,由于工业生产中管路老化、人为失误等原因造成的有害气体泄露时常发生,而现有技术对此并无对策。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有害气体吸收塔,能够吸收有害气体,以放置污染环境及损害人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有害气体吸收塔,包括:
机身15,该机身15内腔为储液柜;
安装在机身15上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吸收塔6,该吸收塔6的底部与该储液柜导通;该吸收塔6顶部设有高压帽喷头筛板7,该高压帽喷头筛板7内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喷头17;所述喷头17与液下泵12通过管路导通;
负压气包3,该负压气包3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进气阀4,其该进气阀门4连接有轴流风机5;
气体排放口9,该气体排放口9与吸收塔6导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利用根据射吸原理即近里原理,把泄漏的有害气体通过轴流风机5吸入负压气包3,并通过管路与吸收液分解或中和,然后排放。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该储液柜设有吸收液灌入口13。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该储液柜设有排污口16。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喷头17与液下泵12连接的管路内设有隔膜压力表1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吸收塔6为两个,且两个吸收塔6相互导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负压气包3设置于所述机身15的侧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有害气体吸收塔。针对现有技术中无法对有害气体进行吸收的问题,本发明的提出的有害气体吸收塔可以利用根据射吸原理即近里原理,通过轴流风机5将有害气体通过吸入进气阀4吸入负压气包3,液下泵12将储液柜内的液体吸入高压帽喷头筛板7,高压帽喷头筛板7内的喷头17喷射该液体,使液体在管路内与有害气体充分接触,并对有害气体进行分解或中和,并可以通过设置多个吸收塔的方式,使气体进行多次分解或中和,并将消除毒害后的气体通过气体排放口9排放。本发明的提出的有害气体吸收塔,能够有效的吸收泄露的有害气体,防止由于工业泄露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有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提出的有害气体吸收塔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有害气体吸收塔优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高压帽喷头筛板主视剖视图和俯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1:视镜
2:排放阀
3:负压气包
4:进气阀门
5:轴流风机
6:吸收塔
7:高压帽喷头筛板
8:防雨帽
9:气体排放口
10:隔膜压力表
11:液位计
12:耐腐蚀立式液下泵
13:吸收液灌入口
14:人孔
15:机身及储液柜
16:排污口
17:喷头
A:气体流动路径
B:吸收液循环路径
S1、S2:吸收液喷射流
Z1、Z2:气液分离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原理如图1所示,是其中A为气体流动路径,B为吸收液循环路径,S1、S2为吸收液喷射流装置,Z1、Z2为气液分离装置。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机身15作为吸收塔的基础,其内部又作为储液柜使用。其上安装有液位计11、耐腐蚀立式液下泵12,并且开有吸收液灌入口13和人孔14以及排污口16。人孔14用于安装及检修时使用。吸收塔6安装于机身上面,吸收塔6的底部与储液柜连通。装有视镜1,用于观察储液柜内部情况。机身15的另一侧面支撑有负压气包3。负压气包3上连接有多个进气阀门4和一个排放阀2,进气阀门4处连接一个轴流风机5。
在吸收塔6的顶端装有高压帽喷头筛板7,如图3所示,筛板7内安有一个或多个喷头17。喷头17通过管路与耐腐蚀立式液下泵12相连。管路中装有隔膜压力表10,用于控制吸收液的喷射压力。
气体排放口9与吸收塔6导通,用于排放被分解和中和后的无毒气体,其顶部接有防雨帽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呼滨,未经潘呼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23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甲氨蝶呤的静脉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条码识读设备成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