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淡水鱼类传染性疾病专用中药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59797.2 | 申请日: | 200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4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邢克智;蔡中华;陈成勋;郭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农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K1/16 | 分类号: | A23K1/16;A23K1/17;A23K1/18;A61K36/75;A61P37/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凤 |
地址: | 300384***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淡水 鱼类 传染 性疾病 专用 中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饲料添加药物领域,特别是淡水鱼类饲养用中草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水产养殖的防病治病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与化学药物,易使养殖动物产生耐药性与毒副作用,危害养殖动物及人体健康,欧盟、美国等相关组织已立法将在不久的将来取消抗生素类药物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天然药物的中草药以其毒副作用小、无残留等优点逐渐成为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的较佳选择。
目前在养殖鱼类的病害防治领域所研究的药物主要为生物制剂、化学制剂、抗生素类、天然药物加工制剂等,中草药作为防病药物的摸索已经很多,但出发点仍主要侧重在中药对病源的体外抑制、对病源的杀灭能力研究。对药物调节养殖鱼类机体免疫能力的方面的研究涉及的不多,作为相对安全的天然中草药,同样因药物的特性会对养殖鱼类产生不同的影响,在鱼类发生病害及预防的工作中进行较有针对的研究目前多数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针对鲤、鲫鱼出血性腐败病的研究过程中,针对其发生的机制机理,开发出的既有一定针对性,又可较为广谱地防治多种鱼类传染性疾病的药物。
淡水鱼类传染性疾病专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组分,并以以下重量比组合:红芪15~20、黄连15-20、丹皮5-10、枳实2-5;鱼腥草10~15、金钱草10~15、川军10~15、连翘5~10。
配方中药材的选取主要是可以用于对抗外来病源、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药物的类型中筛选的几个品种,通过配伍后开展养殖试验,并获取免疫指标。
通过使用本配方天然中草药,按6‰的比例混于鱼类饲料中进行投喂,将药物自然风干后混匀粉碎至30目以上,用混合机混合后混入鲤鱼饲料中直接投喂,共进行14天投喂,然后检测养殖鱼的各种免疫指标,并与未投喂药物的对照组进行比较。
主要检测的免疫指标:
1.鱼体免疫器官重量变化:是低等动物机体免疫活性的重要指标,机体免疫器官重量的高低可反映免疫活性的兴奋与抑制。使用称重比较法测定。
2.溶菌酶(LSZ):溶菌酶是机体产生的去除外来病原微生物的活性物质,是免疫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采用琼脂平板法测定。
3.血液吞噬细胞功能:是机体血细胞对外来病原微生物吞噬能力的指标,也属于免疫活性的指标。采用镜检方式测定。
通过将药物均匀混入饲料投喂14天,与空白饲料投喂的比较获得的部分免疫指标测定结果如下:
1.鱼体免疫器官重量变化:
表1鱼体免疫脏器重量变化比较
在用含药物的饲料投喂14天后,鱼体免疫脏器重量增加,使免疫机能得以激活,促进了机体的防病能力。
2.用药后鲤鱼血液及粘液溶菌物质活性比较:
表2溶菌物质活性变化比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农学院,未经天津农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97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