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浆纱耐磨仪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59190.4 | 申请日: | 2007-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8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毅;薛敏;阎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56 | 分类号: | G01N3/56;G01N33/36;D06H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廖晓荣 |
地址: | 30016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浆纱 耐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纱线测试仪器,具体为一种基于不同需要可选择不同摩擦方式检测浆纱耐磨性能的浆纱耐磨仪,国际专利分类号拟为Int.ClG01N 1/00(2006.01)。
背景技术
浆纱的耐磨性能是反映浆纱可织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实际生产中,浆纱的耐磨性能与浆纱的可织性紧密相关(此外纤维结构、纱线状况、浆纱工艺等因素也对浆线的可织性有影响),浆纱耐磨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浆纱的织造性能。
尽管浆纱的耐磨性能很重要,但国内外目前尚无检测标准可依。生产实践中,浆纱的耐磨性能通常用纱线的断头摩擦次数(即摩擦直至浆纱断头并记录断头时的摩擦次数)来表示,通过比较断头摩擦次数来判断浆纱质量的好坏。国内外测量浆纱断头摩擦次数最通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利用浆纱101与浆纱102勾挂后左右滑动摩擦来检测的方法(参见图9);另一种是通过浆纱10与金属条19往复摩擦来检测的方法(参见图10)。这两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浆纱的耐磨性能,但在测试方法上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尚不能真实地再现织造实际生产中纱与纱之间平行摩擦和纱与机件摩擦共同作用的工艺过程,难以真正表达织造过程中经纱所受的摩擦负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浆纱耐磨仪,它可以在更真实地模拟浆纱织造时摩擦受力过程的条件下,检测浆纱断头摩擦次数,准确而全面地评价浆纱的耐磨性能;同时耐磨仪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容易,便于推广。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浆纱耐磨仪,包括控制、传动和检测三个部分,所述的控制部分包括调速器,所述的传动部分包括调速电机及由曲柄、连杆和滑块构成的曲柄连杆滑块机构、所述的检测部分包括导纱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连杆滑块机构的曲柄为圆盘构型,其中心孔与调速电机的输出轴固接,且沿其半径方向开有1-5个等径的可与所述连杆铰接的连接孔;所述检测部分的导纱架为4根纱架棒呈矩形排布固定安装在对称的前墙板和后墙板之间构成的矩形导纱架,导纱架的底部固接在导纱架底座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浆纱耐磨仪更真实地模拟了浆纱织造时摩擦受力情况,不仅能够在充分模拟浆纱织造时的受力状况下,准确检测其断头摩擦次数,而且还可以根据需要,变换浆纱磨损的方式或磨料的种类;同时仪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所设计的微动计数器和断纱自停装置,使得操作过程变得更加简单易行,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浆纱耐磨仪一种实施例的整体形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浆纱耐磨仪一种实施例的传动部分曲柄圆盘径向设定三个铰链连接孔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浆纱耐磨仪一种实施例的检测部分处于一种工作状态——实现纱与纱之间平行摩擦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浆纱耐磨仪一种实施例的检测部分处于另一种工作状态——实现纱与金属钢筘之间摩擦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浆纱耐磨仪一种实施例的检测部分处于第三种工作状态——实现纱与纱+纱与金属钢筘复合摩擦作用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浆纱耐磨仪一种实施例的检测部分实现纱与不同性质磨料摩擦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浆纱耐磨仪一种实施例的检测部分可更换磨头M1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浆纱耐磨仪一种实施例的检测部分可更换磨头M2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现有技术浆纱耐磨仪纱与纱勾挂后在左右滑动摩擦的示意图;
图10是现有技术浆纱耐磨仪机件与浆纱往复摩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实例及其附图详述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实施实例的限制:
本发明的浆纱耐磨仪(以下简称耐磨仪,参见图1)主要包括控制、传动和检测三个部分,所述的控制部分包括调速器1,所述的传动部分包括调速电机5及由曲柄6、连杆7和滑块8构成的曲柄连杆滑块机构、所述的检测部分包括导纱架12,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连杆滑块机构的曲柄6为圆盘构型,其中心孔60与调速电机5的输出轴固接,且沿其半径方向开有1-5个等径的可与所述连杆7铰接的连接孔;所述检测部分的导纱架12为4根纱架棒呈矩形排布固定安装在对称的前墙板和后墙板之间构成的矩形导纱架,导纱架12的底部固接在导纱架底座18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91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