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氟橡胶与乙烯丙烯酸酯橡胶复合油气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57721.6 | 申请日: | 200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9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起;孙佩祝;李风海;薛俊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鹏翎胶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1/04 | 分类号: | F16L11/04;B29C47/92;B29C47/06;B29C47/20;B29C35/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丽 |
地址: | 3003***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氟橡胶 乙烯 丙烯酸酯 橡胶 复合 油气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胶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氟橡胶与乙烯丙烯酸酯橡胶复合油气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环境意识的增强,现在的燃油胶管要求耐150~300℃的高温,且对油渗透性能要求非常高,耐臭氧要求也由原来的50pphm提高到200pphm,现有专利号为200520026323.4的专利,提出一种四层结构的燃油胶管,由内至外依次是:氟橡胶层,丙烯酸酯橡胶层、芳纶线层、丙烯酸酯橡胶层,但针对要求压力较低的油气管来说,仍采用四层结构是一种浪费,成本也相对较高,为了保证既满足汽车的使用要求又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我们开发了一种两层结构的燃油管,经过反复试验,解决了两层结构的粘结问题,此燃油胶管既能满足耐高温、耐热油的使用要求,成本相对较低,并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在满足耐高温、耐热油的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解决现有低压燃油胶管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由于氟橡胶在主链或侧链的碳原子上含有氟原子和一种合成高分子弹性体,氟原子的电负性极高,故具有极佳的耐燃油性。乙烯丙烯酸酯橡胶(AEM)具有宝贵的耐高低温性(-40℃~175℃)、耐热油、耐压缩永久变形和耐磨等综合性能。
本发明的氟橡胶与丙烯酸酯橡胶复合油气管的结构是二层复合结构,氟橡胶设置在胶管的内层,乙烯丙烯酸酯橡胶设置在胶管的外层,胶管的孔径根据各种汽车胶管的要求具体配置。 此复合油气管的难点在于氟橡胶与乙烯丙烯酸酯橡胶的粘结问题,并且还需要达到标准要求的附着力,这就需要对氟橡胶与丙烯酸酯橡胶的配方以及工艺进行系列的试验,经过反复试验后,我们能够达到德国大众标准要求的附着力>2N/mm。
本发明的汽车用氟橡胶与丙烯酸酯橡胶复合油气胶管,具有两层结构,包括氟橡胶内层1和丙烯酸酯橡胶外层2;内层厚度为0.2~1.5mm,外层厚度为1~6mm。
本发明的氟橡胶与乙烯丙烯酸酯橡胶复合油气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包括如下步骤:
1)管胚制造过程
氟胶内层与丙烯酸酯橡胶外层双复合挤出,氟胶内层控制挤出温度从机头到螺杆依次为80℃~50℃,70℃~40℃,70℃~40℃;外胶挤出:挤出温度从机头到螺杆依次为100℃~60℃,90℃~40℃,90℃~40℃,90℃~40℃;
2)硫化成型过程:
采用两段硫化方法,一段硫化参数:硫化温度为130~180℃,硫化时间为5~60min;二段硫化参数:硫化温度为150~200℃,硫化时间为1~4h。
本发明的氟橡胶与丙烯酸酯橡胶复合油气管,采用两层双复合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通过我们对胶料配方与工艺的研究与开发,使氟橡胶与丙烯酸酯橡胶的粘结达到标准要求,进一步改善了胶管的耐油性、耐高温性, 耐渗透性,延长了胶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氟橡胶与丙烯酸酯橡胶复合油气管。
图2为本发明氟橡胶与丙烯酸酯橡胶复合油气管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生产一种如图1所示的内径为7.5±0.3mm×3.5±0.5mm×400±3mm的氟胶与丙烯酸酯橡胶复合油气胶管,步骤如图2所示的如下:
1)管胚制造过程
挤出内胶和外胶:将作为内胶的氟胶和作为外胶的乙烯丙烯酸酯在双复合挤出机上同时挤出,设定内胶氟胶挤出温度为60℃,50℃,50℃,外胶丙烯酸酯橡胶的挤出温度均为80℃,70℃,60℃,50℃。
2)硫化:
在硫化灌里进行一次硫化,一段硫化参数:温度为170℃,时间为20min,之后在烘箱中进行二次硫化成型,二段硫化参数:温度为175℃,时间为1h。
下表是按照德国大众汽车的标准要求对胶管进行的测试,并得出以下结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鹏翎胶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鹏翎胶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77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大功率电动车电机
- 下一篇:一次性便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