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个性化视觉矫正中波像差数据的修正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56501.1 | 申请日: | 200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9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王肇圻;刘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3/00 | 分类号: | A61B3/00;A61B3/10;A61B8/10;A61F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71天津市卫津路***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个性化 视觉 矫正 中波 数据 修正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视觉矫正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眼波像差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波像差作为一种矫正人眼离焦、像散和高级像差的重要依据,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目前,Hartmann-Shack波前传感器被广泛用来测量人眼的波像差。波像差是在特定的单色光下测量得到的,而人眼通常看到的是自然光世界,波像差不能充分描述人眼对自然光世界的反映特性,也就不能直接用于自然光下的视觉矫正。为了获得在自然光下令人满意的视觉效果,将测量的波像差数据用于视觉矫正时,人们经验性地在离焦的数据上加一个调整量。
然而,当测量波像差的单色光波长不同时,离焦的调整量并不相同。并且,在相同的测量波长下,对于不同的个体人眼,离焦的调整量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对于离焦的修正并不十分精确。另外,目前对波像差的修正只限于离焦一项,像散和高级像差的修正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专利的目的在于以实际测量的人眼波前像差、角膜特征参数及眼内各部分轴向间距数据为基础构建晶状体结构,从而进一步构建个性化人眼模型,在该人眼模型中改变工作波长和眼内各介质的折射率,通过光学设计软件Zemax的光线追迹功能,得到人眼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以及自然光下的离焦、像散和高级像差,从而实现这些像差的修正。
该发明具有以下的功能及优点:
功能一,已知实际人眼的波前像差数据、角膜特征参数及眼内各部分轴向间距数据,运用光学设计软件Zemax来构建个性化人眼模型。
功能二,在构建的个性化人眼模型中改变工作波长和眼内各介质的折射率,获得人眼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下的离焦、像散和高级像差。
功能三,以个性化人眼模型为基础,将眼模型的工作波长设定为自然光,并根据自然光设定眼内各介质的折射率和色散系数,获得人眼在自然光下的离焦、像散和高级像差。
具体的技术方案
该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其一,通过医用角膜地形图仪精确测定个体人眼的角膜前后表面形状,用高次非球面函数进行形状拟合后置于眼模型中;用医用A型超声波技术测量得到人眼前房、晶状体、玻璃体等各部分的轴向厚度,把这些厚度作为光学间距输入进眼模型中;对晶状体的表面形状进行优化,使得全眼的波像差与用人眼波像差仪测量得到的实际波像差相等。
其二,在构建的个性化人眼模型中改变工作波长和眼内各介质的折射率,获得人眼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下的离焦、像散和高级像差。
其三,将眼模型的工作波长设定为自然光,并根据自然光设定眼内各介质的折射率和色散系数,获得人眼在自然光下的离焦、像散和高级像差。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个性化视觉矫正中波像差数据的修正流程图。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具体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Hartmann-Shack波前传感器[1]用来测量人眼的波像差,把个体人眼的波像差数据加入到光学设计软件Zemax的优化函数中,以此来定义人眼的实际波像差。
角膜地形仪Orbscan II[2]用来测量角膜曲率以及角膜前后表面相对于参考球面的高度值。将角膜表面沿矢径方向的高度差转化为沿垂直方向的高度差,用高次非球面函数拟合出角膜的非球面表面。
A型超声测厚仪[3]用来测量眼轴的各部分间距,包括角膜前后表面间距、眼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玻璃体的厚度。
眼内光学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及玻璃体的折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4]由Cauchy公式给出。
将晶状体[5]的面型设置为泽尼克矢高面,优化晶状体的前后表面,使得全眼的波像差与用人眼波像差仪测量得到的实际波像差相等。此时个性化的人眼模型[6]已构建完成。
改变眼模型的工作波长、眼内各介质的折射率和色散系数,利用Zemax的光线追迹功能,得到人眼在任意单色波长[7]以及自然光下的离焦、像散和高级像差[8],从而实现波像差数据的修正[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65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