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钻灌一体化钻灌机具及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53923.3 | 申请日: | 2007-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5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缪绪樟;易学文;王栋;杨裕恩;曹雪然;周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地质勘探院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3/12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陆君 |
地址: | 471002***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机具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础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钻灌一体化钻灌机具及工艺。
背景技术:
灌浆技术是基础处理极其重要的技术之一,有近200年的历史,现广泛应用于各种基础处理和工程防护中。
在目前灌浆工程中,灌浆孔深一般<100m,少数有100~160m,灌浆段长度一般设计为5m,其主要的钻灌工艺流程为:“灌浆段钻进——灌浆段冲洗——灌浆段灌浆”三道工序。灌浆段钻进工序,需要多个钻进回次,每一个钻进回次,都需要下钻具、钻进、打捞岩心、提升钻具,周而复始完成一个灌浆段钻进;灌浆段冲洗工序,在灌浆段钻进完成后,下入钻具进行冲洗;灌浆段灌浆工序,在完成灌浆段冲洗后,提出钻具,下入灌浆机具,进行灌浆。
传统灌浆技术,成孔工艺采取取心钻进,在成孔、冲洗、灌浆各工序中需要反复提下钻具和射浆管,其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灌浆孔除少数先导孔、检查孔外,并不要求取心钻探。传统灌浆技术未充分利用不取心钻进这一技术环境;
b.有效时间利用率低,材料消耗大,施工效率低,作业劳动强度大。据统计因为施工辅助时间长,有效钻灌时间利用率只有45%~50%;见表1:
表1 不同地层钻灌效率和成本消耗数据
c.孔故率高。由于钻进中需要反复将钻具和射浆管提出钻孔,一方面易造成孔壁坍塌,尤其在破碎松散地层中更是如此;另一方面在灌浆过程中固管率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传统灌浆技术工艺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钻灌一体化钻灌机具及工艺,利用全断面钻进和孔口封闭全孔循环灌浆来完成成孔、冲洗与灌浆,整合各工序之间的衔接支链,实现钻灌工序优化,提高钻灌工序的衔接能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钻灌一体化钻灌机具,其具有主动钻杆、短钻杆、接头、导向管和全断面钻头,短钻杆上端与主动钻杆和钻机连接,下端通过接头与导向管连接,导向管下端与全断面钻头连接;在地面的孔口管上连接有旋升式孔口密封器。
所述的钻灌一体化钻灌机具,其起导正钻孔作用的导向管采用厚壁钢管。
所述的钻灌一体化钻灌机具,其旋升式孔口密封器由压盖、外套和密封圈组成,压盖与外套螺纹连接,压盖下端与密封圈接触,密封圈与压盖接触部位设置有垫片,密封圈置于外套内部,在外套下部焊接有回浆管。
所述的钻灌一体化钻灌机具,其旋升式孔口密封器的密封圈材质为橡胶材料。
一种钻灌一体化的钻灌工艺,其工艺步骤为:
1、灌浆段钻进:下入钻灌一体化钻灌机具,钻机所给的轴向压力和径向扭矩力,通过主动钻杆、短钻杆和导向管传递给全断面钻头,带动钻头破碎岩石;
2、灌浆段冲洗:将钻灌一体化钻灌机具提离孔底一定距离,用水泵提供的具有一定压力的清水,进行钻孔冲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地质勘探院,未经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地质勘探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39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