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蠕动穿引法(仿真蛆虫)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51262.0 | 申请日: | 2007-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7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晓进 |
主分类号: | H02G1/08 | 分类号: | H02G1/08;A61M2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2湖北省武汉市武昌***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蠕动 穿引法 仿真 蛆虫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属一种蠕动穿引法,特别涉及一种用乳胶材料制成的仿真乳胶虫。
背景技术:
公知,在装饰行业里,电线常常采用埋藏法来解决墙面美观问题。但是,电线一但出现短路问题需要更换十分困难;在医疗行业里,静脉疏通,尿道结石等常常采用药物疏导方式和外科手术排除都十分不易;还有在电信通汛领域里,地下埋藏的管路需穿线引线,施工起来费工费时也很不容易;还有在煤气,天燃气等气管内壁清理污迹也十分困难;锅炉s管内壁钙化氧化清除方面都缺少一种方便实用的有效方法加以解决。特别是在清除双90度弯管内壁时更是束手无策;还有在电子,仪表,电器领域里,复杂的多弯小管里穿线引线更是难上加难……。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中出现的“穿线难”,“清除内壁污迹难”的众多不足,本发明为解决这一难题所提出解决的办法是:利用仿真技术模仿生物界中的蛆虫,学习它利用自身体积小,行动(蠕动)方便的优势来解决管径小,弯道多,穿行引线难的问题,并利用附属工具刮板和毛刷清除内壁污迹就是一种行之有效地好方法。
其具体技术方案是:
利用乳胶材科复制蛆虫,其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根据管道内径大小而制定,其外形形状与生物真蛆虫一致(如图1所示)。在仿真乳胶虫的尾部设有很细很细(强度很强,很结实)的线和人们食用口服液(玻璃小瓶)所用的小吸管(塑料制品)与蛆虫尾部相连。
使用方法是:
当需要在某一长度的管道中使用仿真虫穿引时,可根据管道内壁直径大小选择相适应的乳胶虫,并根据管道的长度选择蛆虫尾部的小管长度。在小管的尾部连接一个用橡胶制作的气囊(如钟表行里修钟表时所用的吹气装置和内科医生量血压时所用的血压计中的气囊),提供间隔充气,产生仿真蛆虫间隔澎胀(蛆虫中间部分最大),并通过收缩过程产生移动而工作。因为在收缩时,蛆虫前半部分长于后半部分,收缩时,前半部分移动的距离少于后半部分。以此类推(相加),乳胶虫便前进了……。原理如同自行车内胎充气气针上套着的乳胶管(俗称蚂蟥皮)。其工作原理是:气筒充气时,气针上的小孔对乳胶管产生推力膨涨鼓起(泡),当压力小于鼓泡时,乳胶管(皮)产生收缩而紧固,以此类推重复,自行车内胎便充足了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蛆虫(乳胶式仿真虫)蠕动方式引导导线穿过双弯及管道内壁直径较小的盲道而工作。
2.利用蛆虫头易转弯的优点,解决双s管,双90度角弯管的穿引线难通过问题。
3.利用蛆虫中部产生充气膨涨,并利用收缩产生向前移动而产生工作(线向前方移动)。
4.利用蛆头部分长于(体积最大处之前的部分)身后的特点,产生较大磨擦力,减少中部收缩力产生向后的“打滑”现象。使之向前移动的部分大于向后收缩产生的部分长度。(如图4所示)
5.利用仿真蛆虫的自身特点,可以解决人们在工作中难以解决地问题。如:本文说明书中背景技术中所指出的不足问题。
6.利用仿真蛆虫尾部装上“刮板”,“毛刷”等工具,可以清除如血管,铁管,塑料管,玻璃管内壁的污迹,是一种行之有效地好办法。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蠕动穿引法对比原生蛆虫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蠕动穿引法的仿真蛆虫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蠕动穿引法的充气囊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蠕动穿引法的穿线引导工作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蠕动穿引法的清理内管壁工作示意图。
其中,图1中的1是蛆头,2是蛆尾。
图2中的1是仿真蛆虫,2是引导线,3是软气管,4是紧固位。
图3中的1是紧固橡胶头,2是充气囊。
图4中的1是管道,2是仿真蛆虫蛆头,3是蛆身,4是蛆尾,5是软气管,6是引导线。
图5中的1是蛆虫(仿真蛆虫),2是刮板或毛刷,3是软体气管,4是引导线,5是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所用疏导管道内径大小,制作仿真蛆虫模具,并根据模具生产乳胶虫套件。型号可根据1寸,四分之三寸,二分之一寸及直径至最小4毫米为止。
还可根据用途不同,乳胶虫(仿真虫)的皮厚也不同,可根据其张力(膨涨力)大小制作不同的仿真虫用来解决不同“穿引线难”,“清除管内污迹难”等不同问题。
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有着十分广泛地使用空间和开发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晓进,未经王晓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12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