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砟轨道自流平混凝土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50931.2 | 申请日: | 200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64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胡红林;温平;陈建男;何彦甫;李辛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8/14;C04B14/06;C04B14/02;C04B22/14;C04B24/24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熊晓果;吴彦峰 |
地址: | 610041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自流 混凝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速铁路板式无砟道岔,尤其是涉及一种对道岔板进行灌浆的无砟轨道自流平混凝土。
背景技术
高速铁路板式无砟道岔技术是将CRTS II型无砟轨道段已经大量采用的轨道板技术经过移植、拓展而应用到道岔区的一种道岔技术——道岔采用质量和精度都极高的非标预制板,使板式无砟轨道系统得以应用于道岔区。板式无砟道岔单幅道岔由18块尺寸不同的道岔板组成,板厚度统一为24cm。预制板之间无纵向贯通连接,但板下高流态混凝土的钢筋系整体绑扎、安装,高流态混凝土下为铺设在路基上的水硬性承载层。生产道岔板时在板上对钢轨扣件螺栓孔和测量基准点进行精确定位,提前采用专用模板对位钻孔,根据扣件相对位置精确定位测量点,以便道岔板精调到位。道岔板的布板设计考虑将转辙机坑(深度达到轨底下26cm)设计在两块预制道岔板的板缝之间,道岔板之间通过箍筋、纵向及横向钢筋采用自流平混凝土相互连接,灌浆混凝土厚度在整个道岔区统一为18cm,因此自流平混凝土对板式无砟道岔的铺设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流动性、高粘聚性、高保水性、微膨胀性的无砟轨道自流平混凝土。
本发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砟轨道自流平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由水泥、矿粉、细骨料、粗骨料、膨胀剂、外加剂、水组成,其中水泥所占重量百分比为15%~18%,矿粉所占重量百分比为8%~11%,细骨料所占重量百分比为35%~38%,粗骨料所占重量百分比为27%~30%,膨胀剂所占重量百分比为2%~2.5%,外加剂所占重量百分比为0.33%~0.37%,水所占重量百分比为7%~7.5%。
所述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
所述矿粉为粒化高炉矿碴粉。
所述细骨料为河砂。
所述粗骨料为5-10mm的碎石或卵石。
所述膨胀剂为水化硫铝酸钙类。
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盐类。
所述混凝土出机扩展度为800-850mm,1小时经时扩展度为750-800mm。
所述混凝土最大水胶比为0.35,最低水泥含量为280kg/m3,最大颗粒粒径为16mm。
本发明采用磨细矿渣粉(粒化高炉矿碴粉)作为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利用其活性效应、形态效应等提高新拌混凝土的变形性能和抗离析及保水性能,同时改善和提高混凝土后期耐久性;以扩展度和扩展度损失指标测定混凝土的工作性;掺入适量膨胀剂抑制混凝土的收缩,以保证混凝土在硬化后仍能与道岔板粘结完好;使用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在一定的水灰比下,得到较大的扩展度,又有较小的扩展度损失,同时可大大提高混凝土流动性能,并保持适当的粘度系数,使拌合物具有自密性并具有抗离析所需要的粘性。
本发明自流平微膨胀混凝土是一种无收缩、免振捣混凝土,可自流密实成型,且硬化过程无收缩,与旧混凝土界面粘结好。特别适合于配筋特密、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不便振捣的混凝土工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①高流动性;保证混凝土能自流密实成型。
②高粘聚性;保证混凝土流动及停放过程中不发生离析现象。
③高保水性;保证混凝土硬化过程表面无泌水。
④硬化过程不收缩,具有微膨胀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全线有31组道岔,其中在亦庄车站采用2组板式无砟轨道道岔(属于世界首次试铺)。道岔底座板延展贯穿整个道岔,用于纵向连接每一块预制板及将荷载传递到基础。在纵向采用同样规格、数量的钢筋如在正线上轨道板里设置的通长钢筋。底座板的生产在道岔板的精调后进行,浇筑时混凝土流入道岔板下面,与道岔板全面粘结。
实施例1:
每方混凝土材料用量(kg)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400
矿粉(粒化高炉矿碴粉) 200
细骨料(河砂)(中砂) 848
粗骨料(5~10mm碎石或卵石) 651
膨胀剂(水化硫铝酸钙类) 50
外加剂(聚羧酸盐类) 8
水(拌合水) 170
拌合物(混凝土)工作性能 出机扩展度(mm) 8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09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