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网络的软硬件协同仿真平台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50686.5 | 申请日: | 2007-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42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凌翔;胡剑浩;巫世弘;李忠琦;岳旸;陈庚生;白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54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网络 软硬件 协同 仿真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集成电路芯片的功能仿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软硬件协同仿真、验证技术。
背景技术
系统芯片(SOC)设计在近年迅速发展,它相对于ASIC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除了大量硬件模块之外,还包含大量的软件,如操作系统、驱动程序、通信协议以及各种应用程序等,其设计复杂度远高于传统的集成电路芯片。因此对SOC芯片的仿真也变得非常困难,
不仅仅需要对系统硬件部分进行仿真,还要对软件部分进行仿真,也就是要进行软硬件协同仿真。
软硬件协同仿真技术是将一个复杂的SOC设计按照IP模块进行划分,采用基于模块的仿真技术,将一部分或全部模块下载到可编程逻辑硬件上,用硬件电路来模拟其功能,该部分电路工作在接近实时的运行速度,而其余设计部分仍然运行在软件仿真器中,通过硬件平台来取代纯粹的计算机仿真,从而大大地提高SOC芯片仿真的精确性。协同仿真系统由一个软件执行环境和一个硬件执行环境组成,通过事件和命令,使用同步机制,在这两个环境之间进行控制,使软硬件协同工作,共同完成系统的仿真。
软件仿真模块在计算机上运行,采用较高的抽象描述级别的建模方法,并可以获得软件仿真的灵活性和方便的调试手段。在硬件仿真平台中的硬件仿真模块通常是使用硬件描述语言(HDL)进行寄存器传输级(RTL)的建模后,然后使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进行综合和布局布线处理,下载到硬件仿真平台上实现。硬件仿真模块在硬件仿真平台运行,可较准确地模拟模型的硬件特性,达到硬件的执行速度,以及使用真实接口与外界交换数据。
在信号级的各种软硬件协同仿真方法中,如果系统或模块的输入信号不会受自身输出信号的反馈影响,这种模式称为测试矢量模式(Vector mode),由于输入信号不受输出信号影响,因此可以一次施加多个时间节拍的激励信号矢量,仿真速度快。如果系统或模块的输入信号受自身输出信号的反馈影响,这种模式称为协同仿真模式(Co-Simulation mode)。
现在提出的各种协同仿真技术的实现方法,侧重点主要是提高仿真效率方面,而在系统灵活性、占用硬件资源、仿真方式的多样性等方面的支持比较欠缺。随着用户待测设计(DUT)复杂度的不断提高,硬件仿真平台目标板的I/O资源日趋紧张,系统应尽量少地占用目标板的I/O资源。另外,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仿真习惯,满足不同仿真阶段的特殊需求,仿真平台应支持多种仿真模式。同时,为了实现研发团队分布式地仿真,仿真平台应支持远程仿真调试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实现一种基于网络的软硬件协同仿真平台,这种平台着重考虑了资源占用低、调试灵活以及仿真手段丰富等特性。本发明可以实现Vector模式和Co-Simulation模式的软硬件协同仿真,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PC终端101、调试器102和目标板103。PC终端101安装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开发工具111、仿真器Modelsim112;用户在PC终端101上完成系统设计、配置文件生成、协同仿真激励文件生成、采样数据分析。调试器102完成配置文件、协同仿真激励文件、协同仿真响应文件的翻译与传输,完成接口标准的转换。目标板具有一颗或多颗目标FPGA106,运行用户DUT,模拟应用目标系统;目标板具有I/O接口109和JTAG接口110,JTAG接口110是配置目标FPGA106的通道,I/O接口109是传送激励和返还响应的通道。
当用户需要进行协同仿真时,首先需要把包含了DUT的配置文件下载到目标FPGA106上,然后在PC终端101的仿真器112中定义激励矢量,PC终端101将激励矢量保存成激励文件,通过以太网将激励文件传送到远程的调试器102翻译成串行激励信号,经PCI-E串行接口传送到目标板103;串行激励信号通过I/O插座109送入目标FPGA106。目标FPGA106内的协同仿真接口模块108解析出并行激励信号,实施激励,采集响应,再将响应数据打包,返回PC终端101进行显示、分析。对于Vector模式,一个激励文件包含多个时刻的激励信号矢量;对于Co-Simulation模式,一个激励文件仅包含一个时刻的激励信号矢量,PC终端101与目标板103通过不断地交互激励文件和响应文件,推动仿真时刻的不断推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06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互版图工具中的最短路径实时查找算法
- 下一篇:仰卧起坐智能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