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生物物理技术制取竹原纤维的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50068.0 | 申请日: | 200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2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高代强;刘兰;罗明;杨尊建;文亚中;李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筠心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C5/00 | 分类号: | D21C5/00;C12S3/08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舒启龙 |
地址: | 610036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生物 物理 技术 制取 纤维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纤维的制取方法,具体来说是利用天然竹子为原料制取竹原纤维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竹子有世界第二大森林资源之称。全世界竹林面积2200万公顷。中国是竹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竹林面积达500万Km2,蓄积约1.3亿吨,年产量800万吨。竹子的生长期是半年,成林期2-3年,竹子砍伐后自然产生新竹。如果竹子长时间不砍伐,由于不通风透气,反而会造成整片竹林死亡。因此合理地采伐利用竹子,有利于竹林的生长。由于竹子生长快,可再生性强,且不占耕地。因此,竹子近年来已成为我国林业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天然竹原纤维的开发和使用更是科技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竹原纤维是直接从竹子里分离提取出来的绿色环保纯天然纤维。它具有透气、除臭、吸放湿、灭菌、防紫外线、柔滑、光泽好的特点,竹原纤维横截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空隙,可以在瞬间吸收并蒸发水分,固而具有优异的吸湿性、透气性,由于竹原纤维的中空结构,人们称纤维为“会呼吸”的纤维。
竹原纤维按纤维长度和直径可分为粗竹原纤维和精竹原纤维,按用途可分为纺织用竹原纤维,非织造布竹原纤维,新型家用产品竹原纤维,汽车工业竹原纤维,电子工业竹原纤维等。制取竹原纤维的工艺方法目前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机械方法:大致分为前处理、分解、成型、后处理几个步骤,主要采取开纤、蒸煮、分丝、化学软化等方法获得竹纤维。其优点是基本保留了竹纤维的原有天然特性,缺点是无法连续进行工业化生产,生产中存在部分环境污染,竹材料选料具有限制性,劳动生产率低。
第二种是用高压爆破技术制造竹纤维。日本BAN竹制品公司开发的采用爆碎机从青竹中制取竹纤维技术,又称闪爆技术。该技术的特点是在180℃以上的高温条件下,瞬间降压使竹爆碎。反复数次,使连接竹纤维的半纤维素分解。加工时间2小时左右,耗电量高,可得到竹重量35-40%的竹纤维,进一步加工处理,可得到棉花状和羊毛状的竹纤维,手感稍硬。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加工时间短,纯物理方法、无污染等。缺点是一次性设备投资大,技术操作难度大,用电量高,制取过程竹纤维易碳化,造成手感较硬。
第三种方法是在主要加工过程中采用化学方法。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竹原纤维的制备方法”(200310108826.1):其加热蒸煮操作中,采用无机化学品制成的软化液,在常压或1-3kg/cm2压力下,温度在90-140℃条件下,对竹麻进行加热蒸煮。制作粗竹原纤维时的软化液成分含碱、硅酸钠、三聚磷酸钠和硫化钠;制作精竹原纤维时的软化液成分含有氢氧化钠、纯碱、硅酸钠、硫代硫酸钠和硫化钠。其优点是,纤维提取率较高。其主要缺点是产生废液较多,废液的治理是一大难题,否则会严重污染环境;其次,由于高温强碱的作用,竹纤维的机械强度下降,影响在纺织业中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耗低、生产过程无三废污染、纤维质量更好的采用生物物理技术制取竹原纤维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采用生物物理技术制取竹原纤维的生产工艺,按以下步骤进行:a)、以含水率40%-45%的鲜竹或干竹材为原料,采用破节机进行破节;b)、将破节后的原竹装入1#生化处理器、浸泡在1#生化处理液中,并通入蒸汽加热,在常压和温度70℃条件下,浸泡处理2小时;c)、从1#生化处理器中取出原竹,采用开纤机进行物理开纤;d)、采用多级分级机对竹原纤维进行分级,分出其中的粗竹原纤维,其中,6cm以上的纤维含量占60%以上、纤维细度在0.02-0.1mm之间,作为粗竹原纤维产品进行包装;e)、以粗竹原纤维为原料、放入2#生化处理器中、并浸泡在2#生化处理液中,通入蒸汽加热,在常压和温度60℃条件,浸泡时间1-2小时;f)、从2#生化处理器中取出纤维原料,进行气流干燥,使纤维含水率降至15-18%;g)、对干燥后的纤维原料采用梳理机进行解纤梳理;h)、采用多级分级机对梳理后的纤维进行分级,其中,长度在5-8cm、生纤维细度在0.01-0.08mm之间的作为精竹原产品(束纤维),进行包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筠心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筠心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00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