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下承式桥的钢桁架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9906.2 | 申请日: | 200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9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郑凯锋;李荣昌;吴臻旺;胡绘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6/00 | 分类号: | E01D6/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博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树明 |
地址: | 610031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下承式桥 桁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承式桥的钢桁架。
背景技术
采用下承式钢桁架作为承重结构的桥梁,钢桁架的横截面呈矩形,桥面位于钢桁架的底部,因此桁架底部是主要的受力构件。大跨、快速或高速线路桥梁横向振幅(即桥梁的左右摆动)相对较大,为了增大桁架的横向刚度,降低桥梁的横向振幅,通常需要:(1)增大杆件截面,(2)加大整个桁架的横向距离(宽度)。这两种方法的不足是:材料耗费过大,制作、施工与后期维护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下承式桥的钢桁架,它能增大钢桁架桥的横向刚度,降低的横向振幅;且加工安装容易,成本相对较低。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下承式桥的钢桁架,包括横截面呈矩形的桁架。其结构特点是:桁架的底部两侧面固定连接有钢结构的平面托架,该平面托架与桁架底部在同一平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矩形横截面钢桁架底部的横向两侧增加钢结构的平面托架,主要承受力的钢桁架底部宽度增加,增大了钢桁架底部的横向刚度,从而可以明显的降低桥梁的横向振幅;较之增大杆件截面或加大整个桁架的横向距离的做法,本发明所需材料的成本相对较低,加工安装容易;且平面托架还可根据需要作为人行道、行车道、管网线或广告牌等的支承结构,有效地利用了侧托架的空间。
上述的平面托架的组成为:桁架底部横梁的端部外伸连接横撑,与横撑相连并与纵梁平行的弦杆,弦杆与横撑构成的若干个矩形节间内斜向连有斜撑,弦杆、横撑、斜撑构成平面托架。
上述的斜撑为一根或一根以上,且至少有一根斜撑的一端连接在矩形节间的角上。
采用以上方式的托架结构,可很好地与原有的桁架结构尤其是其底部支承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既方便施工,同时其力学性能好,承载能力大。
上述的横撑采用工字形或箱形截面钢构成;弦杆及斜撑采用角钢、槽钢或工字钢构成。这样在确保桥梁横向刚度的同时,横撑的竖向刚度大,可以有效降低托架的竖向振幅;弦杆和斜撑则可采用轻型杆件,以节约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端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图1、2示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一种下承式桥的钢桁架,包括横截面呈矩形的桁架1。桁架1的底部两侧面固定连接有钢结构的平面托架2,该平面托架2与桁架1底部在同一平面上。
平面托架2的组成为:桁架1底部横梁12的端部外伸连接横撑22,与横撑22相连并与纵梁11平行的弦杆21,弦杆21与横撑22构成的若干个矩形节间内斜向连有斜撑23,弦杆21、横撑22、斜撑23构成平面托架2。
显然,实际实施时,本发明的横梁12与横撑22可以是一根钢件构成的一体式结构。
斜撑23为一根或一根以上,且至少有一根斜撑23的一端连接在矩形节间的角上。
横撑22采用工字形或箱形截面钢构成;弦杆21及斜撑23采用角钢、槽钢或工字钢构成。
本发明在实施时,托架2横撑22的高度通常应高于斜撑23与弦杆21的高度,具体高度应根据其设计竖向刚度及振幅确定,以保障整个钢桁架能够承受足够的荷载,同时局部不产生大的竖向振幅。
本发明的钢桁架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可整体装配后现场吊装,也可在现场拼装,再铺设桥面及相应的设施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99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