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皮带开槽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48017.4 | 申请日: | 200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9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许建闽;罗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旭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4B9/00 | 分类号: | C14B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月珍 |
地址: | 200233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皮带 开槽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皮带脱水机中使用的带有槽的皮带在制作时对其进 行开槽的装置及开槽的方法。
背景技术
真空皮带脱水机系将火电厂脱硫所产生的石膏浆液中的水与石膏分离,并 去除石膏中Cl-(氯离子)的一种装置。该装置中的带有槽的皮带是其主要的 且价值最高的部件之一。
这种带槽皮带目前的加工现状:
利用专用的皮带开槽装置,将普通的平皮带加工成带有槽的皮带。即,是 在皮带制作时,采用带有凸台的模具对该平皮带进行压制硫化成形。
由于带有凸台的模具本身制造成本高,不可能做得很长,只能将平皮带分 段压制硫化成形,使皮带硫化的次数增加,且每一次进行下一段的硫化时,必 须调整模具凸台,与前一次已硫化的皮带槽需要相吻合。因此,这种制作带槽 皮带的方法费工费时,使其加工成本很高。加之由于平皮带每次硫化长度较短, 皮带的直线度难以保证,影响了皮带的质量,从而最终影响真空皮带脱水机的 脱水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对真空皮带脱水机 中使用的带有槽的皮带制作方便、省工省时,且能提高皮带制作质量的一种皮带 开槽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皮带开槽装置,包括以下部件:
开槽的刀具,由导电金属制成,形状与被开槽的皮带所需开的槽的形状相同;
加热变压器,所述刀具安装在该加热变压器的输出端上,作为加热变压器的 低电阻负载,所述刀具经加热变压器的加热,对皮带进行热开槽操作;
刀杆,所述加热变压器安装在该刀杆上,刀杆的上端置有刀杆手柄,摇动刀 杆手柄可使刀杆转动,该刀杆与一拖板相连接;
传动丝杆,所述拖板通过传动螺母与该传动丝杆相连接,该传动丝杆安装在 主横梁上;
电动机,所述传动丝杆的一端装有皮带轮,皮带轮通过三角皮带与该电动机 相连,电动机旋转带动所述传动丝杆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拖板、刀杆及刀具沿传 动丝杆的轴向做横向移动,上述电动机采用可以顺转与逆转的电动机,以使所述 刀具在结束一条槽的开槽工作后返回开槽的初始位置;
一对立柱,下部分别装有滑轮,可分别在一纵向移动轨道上作纵向移动,所 述主横梁的两端通过调节螺栓分别安装于两个立柱上,通过调节螺栓可调节主横 梁的高低,以调节所述刀具插入皮带的深度,从而获得所需的皮带槽深度,并且 通过立柱的纵向移动带动刀具作纵向移动,使所述刀具在一条槽开好后,继续开 下一条槽。
所述的刀具的形状为U字型。
所述刀杆通过转轴与所述拖板相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开槽装置进行开槽的皮带开槽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
步骤1,所述刀杆在开槽前处于主横梁的一侧并与被开槽的皮带处于垂直 状态,通过所述调节螺栓调节所述主横梁的高低,使此时的刀具端部与皮带的 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步骤2,摇动所述刀杆手柄,使所述刀杆在主横梁的右侧从与皮带垂直的位 置逆时针旋转A角度,所述刀具离开皮带的上表面,然后根据皮带需要开槽的深 度d,将主横梁调低d的距离,使刀具处于开槽的初始状态,此时刀具的端部与皮 带的上表面处于不接触的状态;
步骤3,通过所述加热变压器对刀具进行加热,摇动刀杆手柄,使刀杆将加热 后的刀具顺时针旋转A角度,使刀杆在开槽中与皮带处于垂直状态,在这个步骤 中,上述加热的刀具从开槽的初始与皮带不接触的状态渐渐插入皮带并至最深处d 的距离;
步骤4,此时,开启所述电动机,电动机转动,通过三角皮带带动传动丝杆、 拖板、刀杆使刀具向主横梁的另一侧移动,使刀具在皮带内作横向移动,进行开 槽运作,在刀具的内侧,被刀具热割下的的皮带条与皮带本体分离,使皮带上形成 一条槽。
步骤5,到达槽的终点位置,关闭电动机,刀具停止运作,此时,将刀杆顺时 针旋转A角度,刀具离开皮带上表面,一条槽加工完毕;
步骤6,将所述电动机反转,使刀杆重新回到主横梁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旭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旭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80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