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池充电器的充电管理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7842.2 | 申请日: | 200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1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林新春;廖祥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辰蕊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10 | 分类号: | H02J7/10;H02M7/217;G05F1/565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章蔚强 |
地址: | 200031上海市徐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池充电器 充电 管理 控制电路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用于电池充电器的充电管理控制电路,包括一初级电路、一融合电池充电管理功能的次级电路、一隔离传输模块及充电电池,所述初级电路包括变压器初级、一输出端与变压器初级的输入端连接的主开关管、一输出端与主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的初级控制模块,所述具有电池充电管理功能的次级电路包括一与变压器初级感应连接变压器次级、输入端与变压器次级输出端连接的输出整流滤波电路、输入端与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的直流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电池与具有电池充电管理功能的次级电路中的直流输出电路的一输出端连接;
所述具有电池充电管理功能的次级电路还包括融合电池充电管理功能的开关电源次级反馈电路,该融合电池充电管理功能的开关电源次级反馈电路的输入端分别连接充电电池及直流输出电路的另一个输出端;
所述隔离传输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融合电池充电管理功能的开关电源次级反馈电路的输出端和初级控制模块的输入端;
所述融合电池充电管理功能的开关电源次级反馈电路接受直流输出电路的电源,采集并检测充电电池的充电电流、充电电压和温度信号,根据充电电池的充电情况做出判断,输出充电反馈信号给隔离传输模块,通过隔离传输模块直接将开关控制反馈信号输出给初级控制模块,并由初级控制模块控制主开关管的开关脉冲,从而控制初级电路向次级电路提供功率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充电器的充电管理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电池充电管理功能的开关电源次级反馈电路包括工作电源和内部基准电路、电流电压检测模块、电池温度检测模块、恒流充电控制模块、预充电控制模块、温度保护控制模块、充饱和再充电控制模块、恒压充电控制模块、充电状态指示控制电路及开关脉冲反馈输出信号电路,其中:
所述工作电源和内部基准接收来自次级电路中直流输出电路的工作电源或电池的电源产生内部的电压和电流基准及内部的工作电源给融合电池充电管理功能的开关电源次级反馈电路进行工作;
所述电流电压检测模块检测充电电池的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根据不同状态的充电电池的电压和电流分别向恒流充电控制模块、预充电控制模块、充饱和再充电控制模块、恒压充电控制模块及充电状态指示控制电路输出充电电池的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
所述恒流充电控制模块、预充电控制模块、充饱和再充电控制模块、恒压充电控制模块及充电状态指示控制电路接收电流电压检测模块的不同状态的充电电池的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经过处理后输出信号给开关脉冲反馈输出信号电路;
所述电池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充电电池的温度信号,向温度保护控制模块传输充电电池的温度信号,温度保护控制模块根据充电电池的温度信号给开关脉冲反馈输出信号电路输出充电反馈信号;
所述开关脉冲反馈输出信号电路接收恒流充电控制模块、预充电控制模块、充饱和再充电控制模块、恒压充电控制模块及温度保护控制模块输出的充电反馈信号,处理后将开关控制反馈信号通过隔离传输模块输出给初级控制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池充电器的充电管理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电池充电管理功能的开关电源次级反馈电路可以制成一个独立的芯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池充电器的充电管理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电池充电管理功能的次级电路还包括一输入端连接充电状态指示控制电路输出端且接收充电状态指示控制电路信号的充电状态指示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充电器的充电管理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电路还包括输出端与变压器初级输入端连接的整流滤波电路及输出端与整流滤波电路输入端连接的交流输入电路。
6.一种用于电池充电器的充电管理控制电路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集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信号、充电电流信号及温度信号;
步骤二,判断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值、充电电流值及温度值,若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值小于预充电电压,执行步骤三,若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值大于预充电电压且小于再充电电压,执行步骤四,若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值大于再充电电压小于恒压充电电压,执行步骤九,若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值等于恒压充电电压,执行步骤五,若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值大于恒压充电电压,执行步骤八,若充电电池的温度值在工作范围内,执行步骤三,若充电电池的温度值大于工作范围,执行步骤八;
步骤三,判断充电电池的充电电流是否等于预充电电流,若充电电池的充电电流等于预充电电流,则保持充电状态,回到步骤一,若充电电池的充电电流小于预充电电流,执行步骤六,若充电电池的充电电流大于预充电电流,执行步骤七;
步骤四,判断充电电池的充电电流是否等于恒流充电电流,若充电电流等于恒流充电电流,保持充电状态,并回到步骤一,若充电电池的充电电流小于恒流充电电流,执行步骤六,若充电电池的充电电流大于恒流充电电流,执行步骤七;
步骤五,以恒压充电电压进行充电并检测充电电池的电流,充电电池的特性决定了在这个过程中充电电流会越来越小,若充电电池的电流大于最小充电电流,则继续充电,并回到步骤一,若充电电池的电流小于充电最小电流,则执行步骤八;
步骤六,增强反馈传输信号,回到步骤一;
步骤七,减弱反馈传输信号,回到步骤一;
步骤八,结束充电,使充电电流为零,并回到步骤一;
步骤九,检测充电电池的电流如果为零,保持充电状态,回到步骤一,如果充电电池的电流接近恒流充电电流则继续保持恒流充电,回到步骤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辰蕊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辰蕊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784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