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用于电子式冰箱的软件自动测试系统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6974.3 | 申请日: | 200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8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秦俸吉;宋伟;朱国生;余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15021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子 冰箱 软件 自动 测试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器技术领域,涉及冰箱,尤其是电子式冰箱的软件自动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的冰箱以及未来冰箱的发展趋势,已经不仅仅要求满足早期单纯的制冷要求,新的功能越来越多,对温度的控制也越来越精确。这也对电子式控制冰箱的软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软件的规模和多样性会大幅度提高。为了保证软件的质量,就对软件验证及测试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工验证测试已经不能满足未来冰箱软件测试的需要,因此需要一种自动测试系统来保证软件的可靠性和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用于电子式冰箱的软件自动测试方法及系统,一套自动化的冰箱测试系统,能够针对冰箱控制软件自动的快速的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找到软件中的问题点,达到自动测试,准确测试,快速测试的目的,提高冰箱的软件质量与可靠性。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可用于电子式冰箱的软件自动测试系统,包括:显示终端、上位机、线路转接通讯器、被测型号整机,其中被测型号整机背面设有主控制板,且通过数据线路与线路转接通讯器相连;上位机则与显示终端和线路转接通讯器相连。
使用前述的系统进行软件自动测试的方法,包括:上位机在测试前接收测试参数数据,处理之后转发给线路转接通讯器;测试后接受线路转接通讯器传来的测试数据,处理之后在显示终端显示,并生成结果参数数据。
进一步,线路转接通讯器传送测试相关数据给主控制板,主控制板控制冰箱整机运行,并将测试结果传回给线路转接通讯器。
测试参数数据自动处理与发送;对主控制板上软件程序处理以后的控制信号进行自动的接受,处理与分析。
整机测试与主控制板测试分开进行。
具体的,可以包括:
首先,将需要测试的相关测试数据参数按照一定格式发送给上位机;
测试数据参数通过上位机里面的软件进行处理以后,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从串行输出口发出给线路转接通讯器;
经过通讯器中的通讯协议进行数据转换后,再经过A/D及相关的处理以后,输出相应的电压或开关型号输送给整机上面的主控制板;
主控制板上面的MICOM(单片机)芯片中的被测程序将根据这些信号做出相关的处理,控制冰箱整机相关负载的运行;
MICOM芯片中的被测程序这时也将控制的相关信号及MICOM被测程序处理数据反向传送给线路转接通讯器;
线路转接通讯器再经过处理转换成与上位机相应的通讯协议又从串口发送回上位机;
上位机接到这些数据后,再利用软件处理以后,用直观的用户界面显示当前一些采集到的相关负载运行状态,数据信息在用户显示终端上,同时生成一份检测报告。
在整机试验的基础上,也可以在单纯的主控制板上进行同样的自动测试。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能够对冰箱控制软件进行自动测试,准确测试,快速测试,且可以提高冰箱的软件质量与可靠性。
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开发出针对家电产品软件的自动测试系统,本发明针对冰箱的软件自动测试系统,它考虑到了信号的自动采集,自动处理及自动分析。在这套系统中,信号的分析软件也是独立开发的一套系统,采用VB语言编写,与测试人员充分互动,界面简单且任意操作。这套系统的开发将弥补家电,尤其是电子式冰箱软件自动测试的空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子式冰箱软件自动测试系统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冰箱软件自动测试系统主要包括测试参数数据1,其根据软件测试要求设定典型状态,典型数据参数,以及某几种状态的组合还有正常状态条件;显示终端2,用于人机界面的交互;上位机3,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线路转接通讯器4,根据不同型号的硬件电路进行接口调整还有通讯信号的A/D转换;被测型号整机5;主控板6,被测试的软件程序就写入在板上的MICOM芯片里;结果参数数据7,用于分析软件中存在的问题,其中主控制板安装在被测型号整机5的背板上,整机测试与主控板测试分开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69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髌骨构件
- 下一篇:无线装置及无线接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