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四氢萘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45702.1 | 申请日: | 200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1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斌;李原强;刘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睿智化学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11/58 | 分类号: | C07C211/58;C07C211/59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薛 琦 |
地址: | 201203上海市张***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四氢萘胺类 化合物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具体的涉及一种四氢萘胺类化合物的 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四氢萘胺类化合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中间体,特别在医药、农药、染 料和化妆品等行业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
目前,四氢萘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主要在液氨介质中于低温下反应或者 通过高压还原来进行。
R.A.Benkeser(US 4533752)等人报道了以萘胺为原料经金属钙还原制备得 到四氢萘胺。该方法存在的主要不足在于:反应需要使用危险金属钙为还原剂, 对环境和劳动者有毒有害的乙二胺为溶剂,反应废液后处理麻烦,劳动保护条 件苛刻,难以应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的四氢萘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 法实验条件苛刻、对环境污染严重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产品的收率和纯度均较 高,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对环境友好,易于工业化的四氢萘胺类化合物的合 成方法。
本发明的方法采用原料易得、价格便宜的硝基萘为起始原料,制造高附加 值的中间体四氢萘胺类化合物,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温度50~100℃下,将如式 I所示的硝基萘类化合物和Ni-Al合金在碱性水溶液中反应,即制得如式II所示 的四氢萘胺类化合物;
式I 式II
其中,X为H、F、Cl、Br或I;Y为H、F、Cl、Br或I。其中,所述的 碱性水溶液中的碱性试剂较佳的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锂、 氢氧化铯和氢氧化钡中一种或几种;所述的碱性水溶液中的碱性试剂的浓度较 佳的为质量百分比0.5~10%,更佳的为0.5-2%最佳的为0.5-1%。在具体操作 时,较佳的先将硝基萘类化合物和Ni-Al合金加入水中,然后滴加碱性水溶液以 方便操作。本发明中,所述的碱性水溶液中的碱性试剂的浓度为反应体系最终 的碱性试剂的浓度。因此,滴加的碱性水溶液浓度应高于上述浓度范围。本发 明中,以在水溶液中滴加减性水溶液后计算的最终浓度在上述优选浓度范围内 为较佳的操作。
其中,所述的如式I所示的硝基萘类化合物较佳的为1-硝基萘、2-硝基萘、 卤代1-硝基萘或卤代2-硝基萘类化合物;所述的Ni-Al合金可采用Ni-Al合金 粉末,可使用市售可得的1∶1(W/W)的Ni/Al合金,其用量较佳的为如式I 所示的硝基萘类化合物质量的0.5~20倍,更佳的为0.5~10倍,再更佳的为1-5 倍,最佳的为2~3倍。
其中,反应的温度较佳的为70~90℃,更佳的为80-90℃,最佳的为85-90 ℃;反应的时间由薄层层析TLC跟踪控制。
本发明中,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20-35℃),过滤、用有机溶剂萃取水 相,浓缩,即可得到固体四氢萘胺类化合物。
本发明所用试剂及原料均市售可得。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方法采用水作为反应介质,避免了 有毒有害的有机溶剂的使用,减少了工业三废的排除,对环境友好,且操作简 单,生产成本低廉,产品的收率和纯度均较高,不仅适用于实验室小规模制备, 而且还适合应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 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在装有温度计和搅拌器的三口反应瓶中,室温(25-30℃)下加入1-硝基萘 (8.7g,0.05mol)、水(100mL)、1∶1(W/W)Ni-Al合金(4.35g),之后搅拌 加热至60℃。然后滴加1小时1wt%氢氧化钠水溶液(100ml)。反应直接到TLC 跟踪1-硝基萘反应完全(5h)。反应结束后反应液冷却至室温(20-25℃),静置过 滤、用二氯甲烷有机溶剂萃取水相,浓缩蒸去有机溶剂得到1-四氢萘胺,收率 为76%,纯度98.2%(HPLC)。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睿智化学研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睿智化学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57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动力永磁无接触传动发电机组
- 下一篇:智能楼宇节电配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