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噪声高效率电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5246.0 | 申请日: | 200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6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蒋星学;高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汇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9/06 | 分类号: | H02K9/06;H02K1/20;H02K5/20;F04D19/00;F04D29/3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白璧华;金碎平 |
地址: | 201505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噪声 高效率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噪声高效率电机,属于电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一种低噪声高效率电机来说,其冷却方式和结构,是很重要的。
现有技术的产品,以防护等级IP44/IP54的电机为例,其结构包括风罩、离心风扇、前盖、机壳、后盖、定子、转子。
电机启动后,风扇通过风罩导向,风(空气)对有散热片的电机壳外表进行冷却,从而达到对电机进行冷却的作用。
对防护等级IP23的电机,电机启动后,转子上的风叶做功,使空气流动通过开启式机壳使电机内热量往外排出,并同时进行内外空气交换,从而达到对电机进行冷却的作用。
上述电机存在的问题是:风(空气流)通过风罩出来后,会扩散严重,使气流导向性差,散发快,风能损耗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噪声高效率电机,该电机由于在结构上进行了改进和设计,采用高效率的轴流风扇,各种损耗降低,从而电机效率得到提高,延长电机使用寿命,同时由于风扇内置,噪声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技术方案是:该电机包括上盖、上轴承座、上轴承、下轴承、高效风叶、机壳、定子、开孔转子、不锈钢隔套、泵盖轴承。
上盖与最外层的不锈钢隔套用螺钉连接、不锈钢隔套内层是机壳,不锈钢隔套与机壳之间构成通风道,机壳的上下端是上轴承座、泵盖,机壳的内层是定子、最中心是开孔转子,开孔转子的最上端安装高效风叶,高效风叶的下方安装上轴承,开孔转子的最下端安装下轴承。
电机运行时,转子带动高效风叶旋转做功,使空气形成强气流通过由机壳和不锈钢隔套组成的流道进入到高效风叶,再通过上盖孔进入电机内部,经定、转子气隙和定子铁心周边风道以及转子铁心风道等孔流出,经泵盖孔回到空气里。同时气流也经开孔转子内的孔,流出到高效风叶进口,形成气流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由于空气气流通道均为封闭式结构,以及采用低噪音高效风扇,机壳外面采用不锈钢隔套,因此风气流及电磁噪音得到明显的控制,相比普通风冷电机噪音降低幅度为10分贝左右。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比较详细地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低噪声高效率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低噪声高效率电机转子开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这是本发明的低噪声高效率电机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本电机结构如下:上盖1与最外层的不锈钢隔套10用螺钉连接、不锈钢隔套10内层是机壳7,不锈钢隔套10与机壳7之间构成通风道11,机壳7的上下端是上轴承座3、泵盖9,机壳7的内层是定子6、最中心是开孔转子5,开孔转子5的最上端安装高效风叶1,高效风叶1的下方安装上轴承4,开孔转子5的最下端安装下轴承8。
参照图2,这是本发明的低噪声高效率电机转子开孔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在转子上轴承处4开一风循环孔12,该孔12与定子6和转子5气隙通道联通。
所述的电机转子,其孔开在转子的中心位置的上端,孔的下方与定子、转子的气隙相通。
所述的电机风道,包括由于强气流经过机壳内外表面、定转子内部及其气隙通道、转子上开孔道,使得电机内部发热件得到充分、直接的冷却,电机温升极低,线圈工作时热态电阻低,电磁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轴承永远保持在低温状态下工作,机械损耗小,且采用高效率轴流风扇,从而电机效率得到提高,延长电机使用寿命。
由于空气气流通道均为封闭式结构,以及采用低噪音高效风扇,机壳外面采用不锈钢隔套,因此风气流及电磁噪音得到明显的控制,相比普通风冷电机噪音降低幅度为10分贝左右。
虽然本发明已参照上述的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应理解其中可作各种变化和修改而在广义上没有脱离本发明,所以并非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的实施例的变化、变形都将纳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汇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汇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52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