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纺织型人造血管疲劳性能仿生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3812.4 | 申请日: | 200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5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璐;赵荟菁;金·马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6 | 分类号: | G01N3/36;G01N9/36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志达;谢文凯 |
地址: | 201620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纺织 人造 血管 疲劳 性能 仿生 测试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纺织型人造血管疲劳性能仿生测试装置,包括电子蠕动泵(2),导流硅胶管(4),限流器(5),装有处理和转换信号软件的计算机(8)和数据输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温控加热装置(1),试样安装架(3),压力测试装置(6);
所述温控加热装置(1)由盛有水(14)的储液箱(11)、置于储液箱(11)内部的温控加热棒(12)、温度计(13)组成,并与电子蠕动泵(2)相连;
所述试样安装架(3)由基础板(31),至少二个试样安装板(33),导轨(34),T型带孔铜棒(35)组成,其中,带孔试样安装板(33)垂直放置于基础板(31)上面,导轨(34)串接在带孔试样安装板(33)中,T型带孔铜棒(35)安装在带孔试样安装板(33)中,二个T型带孔铜棒(35)之间连接有弹性橡胶管(36),且弹性橡胶管(36)输入端通过T型带孔铜棒(35)和导流硅胶管(4)与电子蠕动泵(2)输出口相连;弹性橡胶管(36)输出端通过限流器(5)和导流硅胶管(4)与温控加热装置(1)相连;
所述压力测试装置(6)由压力传感器(61),夹持装置(62),底座(63),导棒(64),直流稳压电源(65)组成,其中,夹持装置(62)通过导棒(64)连接在底座(63)上,底座(63)置于试样安装架(3)的基础板(31)上,压力传感器(61)固定在夹持装置(62)上面,其电源输入端与直流稳压电源(65)相连,压力传感器(61)信号输出端接计算机(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型人造血管疲劳性能仿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61)由电阻应变片(611),弹簧片(612),压力感应探头(613)构成,弹簧片(612)前端下面设置压力感应探头(613),电阻应变片(611)置于弹簧片(612)上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型人造血管疲劳性能仿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输出设备为显示器(9),打印机(10),其信号输入端与计算机数据输出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型人造血管疲劳性能仿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板(31)下面设有6个且呈均匀分布的橡皮脚(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型人造血管疲劳性能仿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孔试样安装板(33)设置有二至八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型人造血管疲劳性能仿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箱(11)、基础板(31)、带孔试样安装板(33)、夹持装置(62)、底座(63)的材料选用有机玻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型人造血管疲劳性能仿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34)及导棒(64)的材料为不锈钢;所述T型带孔铜棒(35)及弹簧片(612)的材料为铜;所述压力感应探头(613)的材料为塑料。
8.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预热测试机
接通电源,预热计算机(8)以及直流稳压电源(65)半小时;
2)测试系统
在储液箱(11)中加其体积三分之二的水(14),而后检查整个测试系统,保证该系统可循环流动;
3)选择纺织型人造血管试样
选择纺织型人造血管试样A,其直径范围为2-40mm,长度范围为3-20cm,数量为1-7个,采用密度镜测定纺织型人造血管试样A的经、纬密度值并记录下来,然后将其套在弹性橡胶管(36)上,而后将套有纺织型人造血管试样A的弹性橡胶管(36)的左端紧套在T型带孔铜棒(35)的右端,接着将套有纺织型人造血管试样A的弹性橡胶管(36)的右端紧套在相邻的另一个T型带孔铜棒(35)的左端;
4)调整压力测试装置
调整压力测试装置(6)的夹持装置(62)的高度,使压力感应探头(613)与所测的纺织型人造血管试样A接触;
5)控制水温
将温控加热棒(12)的控制温度调整到37℃并将温控加热棒(12)通过导线和插头与电源相连使其开始加热,利用温度计(13)始终保证水(14)的温度是37℃;
6)起动电子蠕动泵
打开电子蠕动泵(2),调整好其脉动频率,频率可调节范围为1-10Hz,待电子蠕动泵(2)运作起来使水(14)转变为脉动流后,调整限流器(5),改变纺织型人造血管试样A所承受的最大压力,压力可调节的范围为120mmHg-4000mmHg;
7)测试和记录
待水(14)流动连续、稳定后开始计时,待疲劳性能仿生测试装置运转72小时-2610小时后关闭电子蠕动泵(2),同时用记录和存储压力测试装置(6)测试到的纺织型人造血管试样A每小时所承受压力的计算机(8)将数据和趋势图通过打印机(10)打印出来;8)评价纺织型人造血管的耐疲劳性能
用密度镜测定纺织型人造血管试样A经、纬密度并将该密度数值记录下来,将此时得到的试样A的经、纬密度值与步骤[3]所得到的纺织型人造血管试样A的原经、纬密度值进行比较,若其差值与步骤[3]得到的纺织型人造血管试样A的原密度值之比大于等于纺织型人造血管A耐疲劳性能评定标准3%,则该纺织型人造血管试样A已经疲劳,不能再投入使用,以此评价纺织型人造血管的耐疲劳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381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