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毫微微小区的接入控制方法及基站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3300.8 | 申请日: | 2007-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0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杜颖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7/38 | 分类号: | H04Q7/38;H04B7/26 |
代理公司: | 上海明成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成春荣;竺云 |
地址: | 200121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微 小区 接入 控制 方法 基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涉及毫微微小区的接入控制技术。
背景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The Third Generation,简称“3G”)已经在全球规模 商用,特别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Access,简称 “WCDMA”)技术已经为广大运营商及终端用户接受,实际话务发展表明, 更多的数据业务发生在室内,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为了面对这种需要, 运营商纷纷加强室内覆盖网络建设,毫微微小区(Femtocell)的概念由此被 提出。
毫微微小区是由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第二版(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2,简称“3GPP2”)在2007年作为一个工作项正式提出来的,它主 要希望解决的是室内覆盖不完整的问题。它的主要思想为:通过在室内安装 一个小功率基站,形成一个毫微微小区,来改善室内的信号覆盖情况,增强 在室内的通信能力。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简称“3GPP”)也提出过类似的概念,称为HomeNodeB。
从实现上说,毫微微小区的基站与普通的基站没有很大区别,主要区别 在于毫微微小区基站的功率要比普通基站小很多,其作用距离通常在几十米 以内。因此这种方式对于改善郊区等人口稀疏地区的覆盖是很有帮助的。
现有技术中,小区间的切换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然而,由于毫微微小区 大多数为私有小区,其接入是受到限制的,因此普通的切换技术不完全适用 于一般小区与毫微微小区之间的切换。
具体地说,由于从毫微微小区切换到一般小区是不受限制的,因此可以 直接使用现有的切换技术,也就是说,现有的切换技术只支持毫微微小区向 一般小区的单向硬切换伴随迁移,而无法支持终端从一般小区向毫微微小区 的切换。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为了对接入小区的终端进行限制,当终端从室外 一般小区移动到室内的毫微微小区时,需要进行人工切换,即由人工对请求 切换到本毫微微小区的终端进行判断,如果判定其有权限接入,则将该终端 接入本小区,否则拒绝将该终端接入到本小区。另外,对于毫微微小区,终 端从该毫微微小区移动到一般小区时,只能进行硬切换。从而用户在室内、 室外移动时,业务的连续性、服务质量等都会产生问题,移动性管理方面也 存在问题。如何不需要人工介入而自动将有权限的终端驻留至毫微微小区, 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毫微微小区的接入 控制方法及基站,使得可以不需要人工操作来完成毫微微和一般小区的切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毫微微小区的接入 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毫微微小区的基站收到无线终端的接入请求时,如果该无线终端是已注 册在该毫微微小区的无线终端,则将该无线终端接入网络。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毫微微小区的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无线终端的接入请求;
接入单元,用于将无线终端接入毫微微小区;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请求接入的无线终端是否为已注册在毫微微小 区的无线终端,如果是则指示接入单元将该无线终端接入该毫微微小区。
本发明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区别及其效果在于:
由基站对请求接入毫微微小区的无线终端进行接入控制,由于不再需要 人工实现接入控制,使得基站能够在不需要人工操作的情况下,自主完成毫 微微小区和一般小区的切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小区的接入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小区的接入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毫微微小区的基站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 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33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