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电子设备中电瞬变抗浪涌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0915.5 | 申请日: | 200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9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周克林;李波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3/20 | 分类号: | H02H3/20;H02H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美强 |
地址: | 200233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电子设备 中电瞬变抗 浪涌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保护电路,尤其涉及一种车载电子设备中电瞬变抗浪涌电路。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在使用中经常会遇到电压瞬变和浪涌,从而导致电子产品中半导体器件被烧毁或击穿,据估计(是通过一些车载电子产品返修统计)电子产品的故障有75%左右是由于瞬变和浪涌造成的。
在现有技术中,瞬变和浪涌对电路的影响通常是采用如:压敏电阻、TVS管、气体放电管以及晶匣管型防护器件来进行的;但是,实际效果不太理想。(见:“国外电子元器件”2001年第2期刊登的“瞬变和浪涌防护”,作者潘建)
究其原因是由于浪涌电压的脉宽可到100ms-350ms,脉冲幅度可达供电电压额定值的6倍,而采用上述防护器件的防护的有效时间一般在1ms左右,这样均无法达到防护电子设备的安全目的。(见:“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中5.6.5条)
如何解决上述的缺陷是科技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车载电子设备中电瞬变抗浪涌电路,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一电阻串接后与第一稳压管的正极相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输入端相接,第一稳压管的负极与第二输入端以及第二输出端相接;第二电阻和第一电阻的节点与PNP三极管的漏极相接;PNP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输入端以及第二稳压管的正极相接;第二稳压管的负极串接第三电阻后与第二输入端相接;PNP三极管的集电极与P型MOS场效应管的栅极相接;P型MOS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一输入端相接,P型MOS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一输出端相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瞬变和浪涌发生时能关断与设备的连接,能保护电子设备的安全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具体线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1可见:本发明是在输入和车载电子设备之间加了一个抗浪涌保护电路,此电路由输出控制电路和采样电路组成,采样电路敏感输入电压Vin,一旦Vin大于Vh(Vh位输出电压Vout的安全可靠工作电压的上限值),就发出信号使输出控制电路里的电子开关关断,从而确保车载电子设备不损坏。
由图2可见:包括: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阻R1串接后与第一稳压管DZ1的正极相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一输入端相接,第一稳压管DZ1的负极与第二输入端以及第二输出端相接;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阻R1的节点与PNP三极管Q2的漏极相接;PNP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一输入端以及第二稳压管DZ2的正极相接;第二稳压管DZ2的负极串接第三电阻R3后与第二输入端相接;PNP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P型MOS场效应管Q1的栅极相接;P型MOS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第一输入端相接,P型MOS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第一输出端相接。
本发明中,一旦输入Vin大于稳压管DZ1的额定工作值Vdz1h,则PNP三极管Q2就导通;使P型MOS场效应管Q1的Vgs趋于零而关断,从而使Vout趋于零。设计时只要保证第一稳压管DZ1的Vdz1h=(Vout-2)就可以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大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09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振幅型透射光栅投影的三维内窥测量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分体式链轮拼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