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经表面催化的高活性镁基储氢材料及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8986.1 | 申请日: | 2007-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4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余学斌;吴铸;陈秋荣;李志林;黄铁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2C23/00 | 分类号: | C22C23/00;B01J21/00;B01J23/20;B22F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潘振甦 |
地址: | 20005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面 催化 活性 镁基储氢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表面催化的高活性镁基储氢材料,该合金拥有良好的活化性能和高的储氢容量,是作为氢的存储和运输以及燃料电池用储氢瓶等方面的理想材料。
背景技术
金属氢化物储氢是氢气储存的重要手段。其原理是通过氢气与储氢合金之间进行的可逆反应,实现氢的储存与释放,即外界有热量传递给金属氢化物时,它就分解成为储氢合金并放出氢气,反之,氢和储氢合金构成氢化物时,氢就以固态结合的形式储于其中。用储氢材料储存与输送氢有以下特点:
(1)体积储氢密度高
(2)不需要高压容器和隔热容器
(3)安全性好,没有爆炸危险
(4)可得到高纯度氢
储氢合金按各类合金中主要吸氢元素的不同通常可划分为Ti系(以TiMn2和TiFe为代表)、稀土系(以LaNi5为代表)、V系固溶体储氢合金以及Mg系(以Mg2Ni为代表)。Ti系及稀土系以及V系合金的储氢容量为1.4%~3.5%,这难以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
镁及镁基合金由于其大的容量(镁的理论容量为7.6%)和低的成本是作为燃料电池氢源的理想材料,但是其高的吸放氢温度和差的动力学性能是制约该类合金实际应用的主要问题。
先前的结果报道了氧化物催化可以改善镁基合金的储氢性能[J.AlloysComp.315(2001)237;J.Alloys Comp.347(2002)319;Int.J.Hydrogen Energy16(4)(1991)265;DE19913714]。Oelerich等人发现0.05wt.%氧化物添加到MgH2中球磨120小时后,该合金在300℃显示了良好的放氢性能。进一步,Liang等通过高能球磨(20小时)MgH2和5%的钒[WO9920422],使得该合金可以在300℃左右放氢。然而,在以上的这些报道中,吸放氢温度仍然需要300℃左右。此外长时间的球磨损耗了大量的机械能,也降低了材料的储氢容量。这些都对镁基合金的实际应用不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类经表面催化的高活化性能的镁基储氢材料及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镁基储氢合金的不足。使得所制备的储氢合金能够在氢的规模化运输,燃料电池的供氢源,氢的提纯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所述的储氢材料是由镁金属和作为,表面催化的催化剂为Ti-V基合金组成,所述的Ti-V合金的通式为Ti100-x-y-zVxMnyMz,式中15≤x<50,5≤y<30,0<z≤30,M至少为Cr,Fe,Ni或稀土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所使用的催化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50%。
所述的Ti-V基合金为BCC相。
所述的储氢材料中催化剂分布在镁的表面或基体中,加入的催化剂呈铸态或铸态合金氢化。
本发明提供的镁基储氢材料的制备方法是按储氢材料组成混合后,在氢气氛下球磨0.5-5小时,球磨时间的氢压为1-50大气压;球磨后储氢转速为200-600转/秒。
本发明提供的镁基储氢合金具有良好的储氢动力学性能和高的储氢容量,在常温下的最大吸氢量为3~6.5%,在200℃以下的放氢量为3~6.5%。
附图说明
图1Mg+50wt% Ti-15Mn-15Cr-25V-5Fe(铸态)球磨5小时后的XRD图谱。
图2Mg+50wt% Ti-15Mn-15Cr-25V-5Fe(铸态)球磨5小时后的放氢特性曲线(质谱)。
图3单一的镁粉(a)和Mg+20wt%氢化的Ti-15Mn-15Cr-30V(b)球磨1小时后的质谱和热重(插入的)曲线。
图4Mg+5wt% Ti-10Mn-15Ni-35V(氢化态)球磨2小时后的扫描电镜图片(箭头所指的白色颗粒为BCC合金)。
图5Mg+5wt% Ti-10Mn-15Ni-35V(氢化态)球磨2小时后的PCT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镁金属粉末为商业购买,试验所用催化剂制备如下:设计合金组份为Ti-15Mn-15Cr-25V-5Fe,各单质原料的纯度均在99.5%以上,配取50克样品在高频磁悬浮熔炼炉上反复熔炼4次,以确保合金均匀。所得合金即为铸态合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89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装置与其导流装置
- 下一篇:平板显示器玻璃蚀刻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