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造玉石扶手、立柱和踏步板的安装连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7276.7 | 申请日: | 2007-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0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金纪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纪德 |
主分类号: | E04F11/00 | 分类号: | E04F11/00;E04F11/18;E04F11/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00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造 玉石 扶手 立柱 踏步 安装 连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装饰材料施工领域,特别是人造玉石扶手、立柱和踏步板的安装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所用的人造玉石扶手、立柱和踏步板的安装连接方法稳定性差、牢度不够、会左右摇摆,有不安全感,在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使产品受损,更重要的是会影响产品的整体美感,工序和操作上也较为繁杂和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安装简单、方便、快速、稳固性好且外表美观的人造玉石扶手、立柱和踏步板的安装连接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人造玉石扶手、立柱多使用在室内外楼梯、阳台、平台护栏和围栏上;人造玉石踏步板多使用在室内外楼梯台阶上;本发明是一种人造玉石扶手、立柱和踏步板的安装连接方法主要采用了不饱和树脂、丙烯酸脂、环氧树脂、改性丙烯酸脂(以下简称树脂胶)粘合连接的连接方式,以上树脂胶可以单个或几个一起使用,及人造玉石扶手与异种墙面用内置丝杆的辅助连接方式,其中丝杆由高强度金属材料制成。在人造玉石扶手、立柱、踏步板和异种墙面、异种地面、异种台阶的连接有以下几种:1、在人造玉石扶手、立柱和踏步板的连接中,在人造玉石扶手与人造玉石立柱,人造玉石立柱与人造玉石踏步板的连接处涂抹上树脂胶进行连接。2、在人造玉石扶手与异种墙面的连接中,用冲击钻在异种墙面上开孔,在开孔处打上木塞,将金属丝杆固定在木塞上,用手电钻在人造玉石扶手连接端开孔,用手电钻在人造玉石扶手的连接端下方向上开孔,并使两个孔相连通,在人造玉石扶手和异种墙面的连接处涂上树脂胶,丝杆从人造玉石扶手连接端开孔处进入人造玉石扶手,从人造玉石扶手连接端下面的开孔处用螺母将丝杆拧紧固定,将人造玉石扶手下端的开孔处用人造玉石材料和树脂胶封好;3、在人造玉石立柱与异种地面的连接中,在人造玉石立柱与异种地面的连接处涂抹树脂胶进行连接。4、在人造玉石踏步板与异种台阶的连接中,在人造玉石踏步板与异种台阶的连接处涂抹树脂胶进行连接。以上几种连接方式可以同时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连接的树脂胶在3-30分钟起效,24小时后达到最高强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安装简单方便、稳固性好且外表美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结构图。
图中1.人造玉石扶手,2.异种墙面,3.人造玉石立柱,4.异种地面,5.人造玉石踏步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人造玉石扶手1、人造玉石立柱3和异种墙面2、异种地面4的连接是按以下步骤实施的:
一.在人造玉石扶手1与异种墙面2的连接中,用冲击钻在墙壁上开孔;
二.在开孔处打上木塞,将金属丝杆固定在木塞上;
三.用手电钻在人造玉石扶手1的连接端开孔,用手电钻在人造玉石人造玉石扶手1的连接端下面向上开孔,并使两个开孔相连通;
四.在人造玉石扶手1和异种墙面2的连接处涂上树脂胶,丝杆从人造玉石扶手1连接端开孔处进入人造玉石扶手1,从人造玉石扶手1连接端下面的开孔处用螺母固定;
五.将人造玉石扶手连接处下端的开孔处用人造玉石材料和树脂胶封好;
六.在人造玉石立柱3与人造玉石扶手1、异种地面4的连接中,在人造玉石立柱3与人造玉石扶手1、异种地面4的连接处涂抹树脂胶进行连接。
在图2中人造玉石扶手1、人造玉石立柱3、人造玉石踏步板5与异种台阶的连接是按以下步骤实施的:
一.在人造玉石踏步板5与异种台阶的连接中,在人造玉石踏步板5与异种台阶的连接处涂抹树脂胶进行连接。
二.在人造玉石踏步板5与人造玉石立柱3连接处涂抹树脂胶连接;
三.在人造玉石立柱3与人造玉石扶手1连接处涂抹树脂胶连接;
以上连接树脂胶在3-30分钟起效,24小时后达到最高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纪德,未经金纪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72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波动推进理论的扑翼分析和设计
- 下一篇:发电机空载特性曲线确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