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袋装卫生可弯折吸管饮料的结构形式及其包装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6691.0 | 申请日: | 200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4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梁若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若枫 |
主分类号: | B65D85/72 | 分类号: | B65D85/72;B65D77/28;B65D77/30;B65D33/36;B65B61/20;B65B3/00;B65B5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4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袋装 卫生 可弯折 吸管 饮料 结构 形式 及其 包装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即饮型饮料的软包装技术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以柔性塑料袋作为包装的即饮型袋装饮料(例如:200毫升装的牛奶和果汁)的包装结构形式已经被广乏应用,随处可见。然而,在饮用这种即饮型袋装饮料之前,必需有个将吸管穿透并插入柔性塑料袋的过程,该过程中,非但不可避免人手对吸管的污染(不卫生);而且,插管时容易折弯吸管和造成饮料的溢出弄脏双手(并非容易),尤其是对于喜爱即饮型袋装饮料的儿童群体来说,更是如此。——上述的“不卫生”和“并非容易”是现有技术的二大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是对即饮型饮料包装现有技术的一种改进。
本发明的关键是:饮料包装袋内增加了一根定位在其中的防溢可弯折吸管装置。
本发明的特点:由于从饮料的包装结构形式的改进及其导致的使用方法的改变,即在饮料的包装结构上增加了定位在其中的可弯折吸管装置以及确保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做到:避免人手直接接触到可弯折吸管与人嘴接触的部位,这就为克服现有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的上述二大不足(很不卫生和插管难)问题创造了条件。
附图说明:
图示意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
1:饮料;2:塑料柔性饮料袋;3:第一封口线(定位吸管与区域隔离);4:第二封口线(上封口位置);5:为方便撕裂而设置的缺口;6:塑料密封盖套;7:可弯折吸管;8:第三封口线(下封口位置);A:盛装饮料部分;B:非盛装饮料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结构特点:
a.可弯折吸管7通过第一封口线3将它定位在饮料袋2的内侧部位;
b.可弯折吸管7横跨被第一封口线3将饮料袋2分隔后而形成的盛装饮料部分A和非盛装饮料部分B二个相互独立的密封区域。——饮料袋2位于非盛装饮料部分B的外延边侧设置缺口5(包括:明显的常规角形缺口或不明显的常规割裂形的缺口)。
c.可弯折吸管7在非盛装饮料部分B的部位顶部设置密封盖套6。——在饮料包装带成品中密封盖套6由于受到结构上的顶托,不存在从可弯折吸管7上脱落的问题。
本发明的包装方法至少包括的工艺步骤(在无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如下:
a.将可弯折吸管7放入上下二头均开口的饮料袋2内,设置第一封口线3,将可弯折吸管7定位在横跨盛装饮料部分A和非盛装饮料部分B二个区域的位置上;
b.往非盛装饮料部分B的可弯折吸管7口套进密封盖套6,在该部分的饮料袋2端部设置第二封口线4;——非盛装饮料部分B形成,并对密封盖套6形成顶托结构;
c.将饮料袋2尚未封口的一端朝上并灌入饮料1;
d.对饮料袋2设置第三封口线8。——盛装饮料部分A形成,包装工艺完成。
——上述封口线指阻止饮料泄漏的防线,例如:对塑料的烫压等粘合工艺来实现。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
只要将饮料袋2设置有缺口5的一端朝上,用手顺着缺口5撕开非盛装饮料部分B,让可弯折吸管7露出并将它掰正,然后,再用手从可弯折吸管7的上端部拔除密封盖套6,人嘴就可以放心且方便地通过可弯折吸管7的上部位置吸取饮料袋2盛装饮料部分A内中的饮料1。——再脏的手也不会污染可弯折吸管7上部将与嘴接触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若枫,未经梁若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66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条格簇
- 下一篇:简易动态微生物腐蚀过程电化学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