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产轮类零件的模具及锻造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2932.4 | 申请日: | 200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4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李积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积云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B21J13/08;B21J5/02;B21K1/28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少君 |
地址: | 51082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零件 模具 锻造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轮类零件的模具及锻造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的带槽轮类零件的加工,是由圆棒料经锯切成圆饼,再经车床切削加工而成(如图6和图7所示)。其原材料消耗大,车加工切削量大,工时多,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现在有人采用了一种用较小的圆棒料,经冲压切断后,再经模锻成圆环坯料,而后进行车床切削加工(如图8至图11所示)。该工艺对原材料的使用有所减少,车加工切削量也有所减少;但增加了锻造和冲预孔的工序,其总体生产成本降低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轮类零件的模具及锻造工艺,其生产效率明显提高,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生产轮类零件的模具,包括下模板、下模芯固板、下模芯、形模定位套环,分辨活动形模及取料机构、上模芯、上模固板、下模板底部的托料机构、顶料机构;其中,所述下模芯固板固定在下模板上,所述下模芯固定在下模芯固板上;所述下模芯与分辨形模组成模具形腔,由可活动地形模定位套进行定位,所述分辨形模活动安装在形模定位套中;本发明的生产效率明显提高,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
作为改进,所述取料机构为夹钳式把手,夹钳式把手与分辨活动形模连接在一起,可用来将成品放置到工件收集处。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托料机构包括第一托料板与第二托料板,及位于第一托料板与第二托料板之间可移动的托料块,所述托料块上设置有可顶持分辨活动形模的第一顶杆,可将分辨活动形模顶出形模定位套环;所述第一托料板与第二托料板上之间通过螺钉相连接,在螺钉上设置有弹簧,所述第一托料板上设置有可顶持形模定位套环的第二顶杆,可使形模定位套环相对下模芯运动,使坯料上下两端同时受对等压力而充满模腔。
作为再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料机构包括顶料板设置在顶料板上的顶料块,及连接顶料板与上模固板的拉杆,可为托料机构提供动力。
作为再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芯固定在上模固板上,在上模固板上相对上模芯的另一侧还设有模柄,可使该模具能够在各类压力加工设备上使用;例如摩擦压力机,闭式、开式冲床,液压机等压力加工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轮类零件的锻造工艺,首先将金属管材锯切成管坯;再经加热到始锻温度后,用夹持工具夹到本生产模具中,一次锻压成形毛坯件;再经车床加工成成品;其生产效率明显提高,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生产轮类零件的模具及锻造工艺,其生产效率明显提高,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生产轮类零件的模具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生产轮类零件的模具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轮类零件的锻造工艺中管坯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轮类零件的锻造工艺中毛坯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轮类零件的锻造工艺中成品的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中轮类零件的机加工艺中圆饼的示意图;
图7为现有技术中轮类零件的机加工艺中成品的示意图;
图8为现有技术中轮类零件的锻造工艺中圆棒料的示意图;
图9为现有技术中轮类零件的锻造工艺中圆环坯料的示意图;
图10为现有技术中轮类零件的锻造工艺中坯料的示意图;
图11为现有技术中轮类零件的锻造工艺中成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生产轮类零件的模具,包括下模板1、下模芯固板2、下模芯3、形模定位套4,分辨形模5及取料机构6、上模芯7、上模固板8、下模板1底部的托料机构、顶料机构。
其中,所述下模芯固板2固定在下模板1上,所述下模芯1固定在下模芯固板2上;所述下模芯1与分辨形模5组成模具形腔,由可活动地形模定位套4进行定位,所述分辨形模5活动安装在形模定位套4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取料机构6为夹钳式把手,夹钳式把手与分辨形模5连接在一起,可用来将成品放置到工件收集处。
所述托料机构包括第一托料板90与第二托料板91,及位于第一托料板90与第二托料板91之间可移动的托料块92,所述托料块92上设置有可顶持分辨形模5的第一顶杆93,可将分辨形模5顶出形模定位套4;所述第一托料板90与第二托料板91之间通过螺钉94相连接,在螺钉94上设置有可复位的弹簧95,所述第一托料板90上设置有可顶持形模定位套4的第二顶杆96,可使形模定位套4相对下模芯3运动,使坯料上下两端同时受对等压力而充满模腔。所述顶料机构包括顶料板10设置在顶料板10上的顶料块11,及连接顶料板10与上模固板8的拉杆12,可拉动托料机构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积云,未经李积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29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