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耳机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30858.2 | 申请日: | 2007-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9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鑫;郑淑元;刘良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H04R5/0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63广东省广州市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音讯播放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在多媒体产品蓬勃发展的现代信息社会,计算机、行动电话以及MP3等多 媒体产品提供人类很大的娱乐享受,惟,在该多媒体产品中,可携式电子产品 往往需要耳机的支持才能达到最好的娱乐效果及便利性。
目前市面上耳机可分为两类:单音耳机(Mono Headset)及立体声耳机 (Stereo Headset),而单音耳机主要用于手机的免持听筒装置,如果在与配备 有蓝牙功能的手机联机后,使用者便可通过耳机直接接听来电。一般而言,为 提高其作为免持听筒的便利性,一般单音耳机可设计得尽量轻薄短小;但由于 只有单耳设计,同时发声组件也仅限于语音声频范围,故不适用于立体声音乐 的欣赏。
立体声耳机主要应用于音乐欣赏的用途,因此设计为双耳配戴式以达到立 体声的要求,一般而言,配戴方式可区分为头戴式、颈挂式及耳挂式。目前通 常的立体声耳机都区分左右耳,即只有一个佩戴方向,不能随心所欲地左右耳 互换佩戴。
另外,立体声耳机之一耳机可以设置蓝牙功能,既满足蓝牙耳机的音响效 果,也满足支持手机来电接听功能便携性要求。一般蓝牙耳机均为单边耳机, 根据人体耳部结构特别设计,包括耳机本体和耳挂,适合左耳或右耳佩戴。但 是耳机长时间佩戴在一个耳朵上,会给用户带来不舒适的感觉,同时,根据每 个人耳部特征或者习惯不同,需要调节耳挂与耳部的贴近程度。现有技术尚不 能同时克服以上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耳机,佩戴时可左右耳互换,并可 方便调节耳挂与耳部的贴近程度,还可方便组成立体声蓝牙耳机,既满足蓝牙 耳机的音响效果,也满足支持手机来电接听功能便携性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耳机,其包括一耳机本体,具有一环绕侧边; 一环形旋转示意结构,该旋转示意结构与耳机本体为分体式结构,以连接于该 耳机本体的环绕侧边相对两端的方式环绕于耳机本体的外侧,该耳机本体与该 旋转示意结构可绕一第一轴方向相对旋转;以及一单耳耳挂,以可转动的方式 安装于靠近该旋转示意结构上与该耳机本体连接的一端的外侧,该耳挂可绕位 于该旋转示意结构所在的平面且异于该第一轴方向的一第二轴方向转动,通过 将耳机本体或者该旋转示意结构绕第一轴旋转180度来调整左右耳配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含上述耳机的立体声耳机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耳机,由于其耳机本体可在该旋转示意结构内绕该第一轴360 度枢轴旋转,因此可将该耳机本体在该旋转示意结构内绕该第一轴枢轴旋转, 达成左右耳互换佩戴,而避免耳机长时间佩戴于一个耳朵上,给耳部带来不适; 此外,耳挂在该旋转示意结构一侧可绕异于该第一轴的该第二轴转动,因此可 方便调节耳挂与耳部的贴近程度,以使用户耳部感觉更舒适。进一步的,当本 发明提供的耳机设置蓝牙功能应用于立体声耳机时,既满足蓝牙耳机的音响效 果,也满足支持手机来电接听功能便携性要求。当两个本发明提供的耳机组成 立体声双耳耳机使用时,由于左右耳采用同样的耳机结构,佩戴时可不区分左 右耳,佩戴更舒适。。
图示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耳机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耳机分解图;
图3是图1中沿FF方向的剖视立体示意图;
图4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横向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耳机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耳机分解图;
图7是图5中沿FF方向的剖视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横向剖面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08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粉态色料涂胶布料方法及布料设备
- 下一篇:基于数据挖掘的智能家居优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