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清晰多媒体接口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30610.6 | 申请日: | 200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0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明斌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H01R13/502;H01R13/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清晰 多媒体 接口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HDMI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结构允许用通用的模具制造的HDMI连接器。
背景技术
高清晰多媒体接口HDMI(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是一种未压缩的全数字消费电子产品接口标准,它把高清晰度视频与多频道音频信号融合连接到单一数字接口上进行合成处理,通过一根线缆传送出去,它是一个针对家电制造业的数字技术标准,广泛应用于DVD播放机、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机顶盒(视讯转换器)、HDTV以及其他数字视听设备上,它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字图像的质量,不再需要进行模数转换。
HDMI接口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数字电视接口标准,是家电产品数字信号传输、连接的完美解决方案。HDMI是基于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制定的,可以看作是DVI的强化与延伸,两者可以兼容。HDMI在保持高品质的情况下能够以数字传输未经压缩的高分辨率视频和多声道音频数据,最高传输速度为5Gbps。不容置疑,高清晰多媒体接口HDMI是视听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构件,它将是未来视听产业发展的一大主流趋势,因此HDMI连接器无疑也将成为连接器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为了顺应这一发展潮流,业界陆续不断推出诸多新型结构以满足高速传输的需求。
目前,用于表征HDMI连接器的产品信息的徽标一般都是直接成型于连接器外壳体之上,这样使得一些只为定单而生产的加工型企业很麻烦,其原因下:
加工型企业对每个客户的定单进行生产时,都需要根据客户的不同而更换代表不同客户信息的徽标,由于其徽标是与壳体一体成型的,使得不同客户的产品都需要专门设计与加工模具来进行生产,这导致制造成本的提高,也浪费人力物力,影响生产效率。
因此,亟待一种HDMI连接器,其结构允许不同客户的产品用通用的模具制造,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HDMI连接器,可以自由更换其徽标盖,进行不同客户产品的区分,从而允许用通用的模具制造,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提供一种HDMI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徽标盖及外壳体,所述连接器主体前端具有与外部对接连接器匹配对接的对接部,后端为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表面设有一定位槽,所述徽标盖定位在所述连接部的定位槽中,所述外壳体包覆所述连接器主体的连接部而将所述徽标盖固定在连接部与外壳体之间,所述外壳体在对应所述徽标盖的位置处设有通孔,所述徽标盖从通孔露出。
较佳地,所述外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有相互扣合的卡齿和卡槽,所述卡齿是从上壳体的两侧内壁延伸而出,所述卡槽设于下壳体的两侧内壁上,这样使得不需其它设备即可有效的将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起来,既方便拆装,又节省资源。
较佳地,所述徽标盖具有基部和从基部伸出的凸起,所述基部容置在上述连接器主体的连接部的定位槽内,所述凸起伸入上述上壳体上的通孔内,所述徽标盖凸起的顶面是经抛光成型而得,上述顶面上具有表征产品信息的标志物,所述徽标盖为空心结构,这样使得表征产品信息的徽标盖,一方面,活动连接于外壳体上,当需要更换客户信息时,只需要更换徽标盖即可,而不需整体更换;另一方面,徽标盖突出于外壳体上,使得表征产品信息的徽标盖具有显著的位置,能很好的吸引观察者的注意,方便于展示产品及引起人们的注意。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徽标盖可活动连接于外壳体上,使得需要在更换产品信息时,只需要更换表征产品信息的徽标盖即可,而不需要对整个连接器件的外壳体进行更换,这样其他零部件都可用通用的模具制造出来,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HDMI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HDMI连接器的徽标盖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HDMI连接器拆开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明斌,未经李明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06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